各地';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各地
上海闸北 ——追逐梦想,重塑荣光
2011-03-17 15:54 作者:武眉凌

美丽的上海,因为浩浩长江入海前的蓦然回首而走向繁华,上海的闸北,却因是一条铁路的终点而幸运,幸运地成为这座城市的门户,俗称上海的北大门。走进北大门,苏州河的旖旎,四行仓库的创意,大宁国际广场的时尚,上海马戏城的神奇,市北高新区的繁荣,总部经济基地的典雅……逐一地呈现在面前。这让我想起了阿里巴巴站在山洞门口大喊:“芝——麻——开——门——”的童话,而上海北大门洞开,比神话更神奇精彩。

北大门的迭宕起伏

在上海的版图上,闸北区也许并不显眼,芭蕉扇大的一块,隔着苏州河与中国商业第一街南京路隔河相望。

关于“闸北”的得名,有一段可圈可点的故事。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年)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后来称之为“老闸”)。雍正十三年(1735年),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闸路桥附近)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

 
即将建成的苏河湾效果图。

而“闸北”真正的声名鹊起,是在20世纪初“闸北工程总局”成立以后。19世纪末,上海的美英租界几度扩张,为抵御租界不断向西、向北蚕食,闸北地方绅商联合上海、宝山两县人士,组成闸北工程总局,开始在闸北辟路架桥,开建商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闸北自治运动。一时,“闸北”两字频现于在沪新闻报刊,几乎成为当时上海模范华界的代名词。

然而,刚刚走向繁荣的闸北地区,却被战争的枪林弹雨打碎。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使当时著名的商务印刷馆尽被梵毁。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的三个月间,入侵日军在闸北实行焦土政策,致使数十万居民流离失所,工商企业几乎全部毁损, 95%以上的建筑物被毁,闸北几成废墟,成为全上海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闸北百业迅速重兴,成为上海机械工业的集聚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线座、第一台推土机、第一台气动电控冷轧机、第一台水管式工业锅炉、第一台自主制造的核电等均诞生于闸北。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之路,让闸北呈现出新的腾跃之势。如今的闸北,因其新近获得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三块金字招牌,显得熠熠生辉,并以她的实力、魄力和魅力,成为繁华上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2   3   4   5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