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传奇华人:司徒眉生
2011-03-17 14:37 作者: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 宫喜祥

近日,在网络上、媒体上,一个人的名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就是中国老一代人熟悉而在当代却鲜为人知的历史传奇人物——司徒眉生。2010年10月13日,司徒眉生先生病逝。许多人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怀念和吊唁。

回忆起与司徒眉生先生的相识情景,我内心充满了对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的怀念和对他为祖籍国——中国做出历史性杰出贡献的敬仰。

 
2007年9月,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宫喜祥(右)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拜访司徒眉生先生。

2007年8月31日,我与本刊记者曾平赴澳门与我刊海外高级顾问孙恩光先生探讨如何增强对海外华人的报道选题。

孙先生说:“我给你引见一位传奇人物吧!”于是,我们到了司徒眉生先生的宅邸。

80岁的司徒眉生先生,思维清晰、睿智、祥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讲到本刊是由宋庆龄创办的时候,先生两眼闪光、面带惊喜地说:“我早就看过你们的杂志——英文版《中国建设》,50年代我陪同过访问印尼的宋庆龄副主席。”(先生所说的《中国建设》是本刊旧刊名,从1990年第1期开始改称《今日中国》。)

先生接着问:“贵社的张彦先生是否健在?我是在万隆认识他的。”原来,本刊前第一副总编辑张彦先生,在1955年4月,作为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陪同周恩来总理担任文件翻译和新闻采访工作,从而结识了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私人秘书的司徒眉生先生。时隔50多年,没想到先生居然还能清晰地描述出张彦先生的模样,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记忆力之好,也说明在司徒眉生先生的记忆里,万隆会议是个多么重要和难忘的经历和历史时刻。

因为与杂志有着历史交往和渊源,新闻记者出身的司徒眉生先生对我们的造访格外兴奋,饶有兴致地与我们攀谈了大半天。为了不影响他的休息,我们与先生依依惜别。

几天前,我去看望本刊老前辈张彦先生,并告诉他司徒眉生先生逝世的噩耗之后,张彦先生悲痛地向我们回顾了司徒眉生先生对祖籍国的热爱之举。

如今,司徒眉生这位令人敬仰的传奇人物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为中国所做的无私奉献将永载史册。我再次含泪阅读了司徒眉生先生赠送予我的记录他一生经历的书《一个参与创造历史的华人——司徒眉生先生传奇》,了解了司徒眉生先生跌宕传奇的经历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国家的热爱和他无私、伟大的人格魅力。

人生传奇之一:

进过日军监狱,为狱友找药治病

1928年8月,司徒眉生先生出生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的苏加巫眉小镇,父母都是中国人,父亲的老家是广东省开平县。因此,司徒眉生先生始终自称是百分百的中国人,并以自己是华人而引以为豪。

司徒眉生的父亲司徒赞,十一岁时因为家境贫寒,投奔了印尼的叔叔。由于聪颖勤奋、刻苦攻读而学业有成,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校长,并娶了新加坡南洋女子刘金端为妻。这对恩爱夫妻志同道合,共育五子二女,分别取名巴生、眉生、戎生、奋生、达生和珍、慧。名字正是他们热爱生活、四海为家的寄托与写照。在这样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司徒眉生,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父母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