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北京还将拥堵?
2011-03-17 13:46 作者:本刊记者 龚寒

“你可以在纽约买到任何东西,但是无法买到一次进出纽约的顺畅旅行。”

这句形容纽约拥堵状况的谚语,如今似乎也适用于北京。堵车的常态化让“首堵”变得越来越名副其实。

2010年,北京交通拥堵的矛盾似乎集中爆发了。年初的一场大雪导致北京城区90余条路段拥堵;8月份,京藏高速公路进京方向持续堵车20多日,被堵车辆绵延上百公里,《纽约时报》称之为“史诗般的大堵塞”;9月17日,一场小雨导致140条路段拥堵,刷新了采用限行措施以来最高纪录。

 
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交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堵车已成为平常事。

北京市政府12月23日推出了“限车令”,通过摇号发放新车车牌,且全年配额为24万辆。而此前一年,北京新增机动车就有80万辆。

就在新政发布当天,中央电视台邀请北京大学冯长春教授到演播室参与讨论。节目开始后,冯教授却没出现——他被堵在了西三环上,最后只能通过电话连线接受访问。

这个“桥段”戏剧性十足,但类似的故事却每天都在上演。家住通州的媒体工作者陈小姐有过30公里开车走了3小时的经历。为了不迟到,她每天早上6点多就必须出门。家住市中心南二环的马小姐搭公交上班时,曾被堵在离单位只有两站地的地方,最后不得不下车顶着寒风步行到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拥堵正在迅速地向全国二三线城市蔓延。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称其速度为“爆炸式地”。

拥堵,正在变成困扰城市里每个人的“城市病”。据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余万辆。全国667个城市中,约三分之二在交通高峰时段出现拥堵。人们即使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也无法摆脱拥堵。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李国庆撰文写道,汽车的普及发生在人均GDP3000美元阶段,这时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私家车取代冰箱、彩电、洗衣机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他介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从2003年8月的200万辆增长到300万辆,仅用了3年9个月,而日本东京用了10年时间;从300万辆到400万辆,北京仅用了2年7个月,而东京则用了12年的时间。2010年9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50万辆,该年增加的汽车数量超过了香港的汽车总量。

拥堵的大背景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据中国社科院发布数据,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拥堵仍有蔓延的空间。而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人们涌向城市,加剧拥堵。截至2009年底,北京实际常住人口达1972万人,突破了北京市在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

人多车多是所有拥堵城市的共同特征,如何解决则取决于交通决策者的智慧。

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成功治理和缓解拥堵的先例,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但相比之下,我们的问题更为复杂:城乡差距过大,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城市结构,让卫星城变成了早出晚归的“睡城”;公车数量庞大且滥用;交通规划及管理滞后且不够人性化;驾驶者素质不高,严重加剧了交通拥堵……

刚开设不久的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系统域名为“bjhjyd”,原意是“北京缓解拥堵”,却被网友恶搞为“北京还将拥堵”。

零点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94.4%的人支持“限制公车”,但超过7成的人认为新政治标不治本。

北京及中国其他城市是否还将拥堵?答案或许是肯定的。还将拥堵多久?城市发展向何处去?为了谁?——这些问题则考验着政府的发展理念,城市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智慧,以及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