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有梦想的生活
2011-03-17 10:48 作者:本刊编辑部

每年三月可能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最丰富多彩的一个月了,全国“两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百姓勾勒出一幅年度规划的蓝图,各种热点和焦点问题在会议上被热烈讨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得以隆重出台。今年的“两会“又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就是决定未来五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今年的“两会”报道,我们想跳出“两会”会场,给读者一些寻常、朴实,却更能把握中国基层声音的东西,就给大家晒晒中国普通家庭的打算和梦想吧。

最近,《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播放备受瞩目,也让一个争论了几十年的话题再度被提起,即究竟谁能代表中国的形象。南桥在博客中重提美国作家赛珍珠“平民百姓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精神的延续”的观点。本期,我们向您展示了6个中国普通家庭的年度计划和梦想。

在这些家庭中,自然也有“光鲜”的精英中产阶层,经历过西方文化的浸淫,事业成功,衣食无忧,过着有点“拽”的生活。但“拽”的并非什么小情小调,而是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于他人的一份关怀。这些家庭中也有怀着无数普通家庭的梦想的,最大的计划是买车、买房。而那些处于更底层的家庭,他们有着让人轻轻叹息的梦想,希望公公婆婆能有独立的房间,不再睡在客厅里;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努力圆梦,努力生活。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认为,与人们常提及的“美国梦”一样,其实也存在着“中国梦”,中国的发展植根于十余亿中国人民的“富裕梦”和“强国梦”。他将中国人的梦想大致归结为六类:农民的新生活梦、安居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精神生活梦。

其实,每个中国人的人生规划和梦想,都是与这个国家的梦想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一五”计划(1953-1957)急切建立工业化基础,到“六五”计划(1981-1985)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经历巨大的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再到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再次面临转型,几乎每个五年计划都承载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梦想。而未来五年中国的梦想,在中国人民大学张可云教授看来,是实现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型。

每个中国百姓正是在一个宏大的中国梦之下,做着自己的小梦想。相比之前国人将国家梦作为个人梦想的年代、没有自己梦想的年代,当代中国人的梦想或许少了些浪漫色彩,多了些物质主义的味道,但是这些生动鲜活、可以实现的“小梦想”让人觉得更加亲切。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