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湿地保护:春天的消息
2011-03-02 10:41 作者:王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这是连续7年聚焦三农后,一号文件主题首次指向水利问题。

对此,国际环境保护组织“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忧心忡忡:“尽管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尚存在各种争议,但是,上游建立大型水坝后,由于打乱了上下游水流平衡,下游湿地锐减却是不争的事实。”

保护湿地 迫在眉睫

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净化水质、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美化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包括很多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甚至水稻田,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

然而,长期以来,在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不断占用湿地,采挖矿产、种植水稻、养殖鱼虾、开发房产等,在获取丰厚经济利益的同时,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严重退化。

2010年9月底,中国工程院院士、环保部顾问金鉴明给出的数据是:中国遭到破坏的湿地遍布全国,破坏程度已经波及原有湿地的40%~50%。不仅如此,绝大部分湿地因污染致使其生态系统功能丧失。如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已不到原先的1/3,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

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大量使用黑河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马湖已干枯沦为沙漠。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原”的若尔盖,300多个湖泊干涸了200多个,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0.53万公顷,还在每年以11.65%的速度递增。

此外,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填塘造田,更是直接将湿地改造成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人们“围海造田”的热情至今依然不减,上海、浙江、厦门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向大海要土地。江苏省盐城市原有582公里长的海岸滩涂湿地,目前只给丹顶鹤等野生动物留下了尚不足50公里海岸线的“核心区”,其余全部人为开发。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