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亲子苑
陈磊常说:“宋庆龄创办的托儿所,如果在我们手里没有发展,我们就是罪人。”她想到了开办亲子班。
她研究父母课堂,查阅大量资料,更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值得去探索。当时,上海市教委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发展推广早教,陈磊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托儿所开辟了亲子苑,迅速占据了市场的先发优势。
陈磊带着老师做市场调研,跑遍了上海的早教中心:杨浦早教、长宁早教,外资的、民办的,浦东、浦西到处跑。有一次,陈磊与一家外资早教中心的项目负责人交流,对方夸她的理念太好了,提出要和她合作。
陈磊发现,现有的早教大多存在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家长亲子意识缺失、早教课程讲座化等问题。在她看来,托儿所不能简单做早教,而要偏重做早教指导,课程要避免讲座化的倾向,还要增加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互动,更要有儿童营养的介入,要有懂医的师资,要把教养融合在一起……托儿所亲子苑的定位就是在调研中磨出来的。
除了前期做调研,陈磊还坚持以科研做引导,用科研保证项目的高起点。亲子苑申报并成功立项了《0-3岁早教机构多边干预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市级课题。科研源源不断地为亲子苑带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及时的实践反思。目前,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亲子苑已成为上海市早教领域的佼佼者,一批专注于低龄教育的老师成长起来。
陈磊还立足托儿所国际交流频繁和国际学生较多的特点,开办了国际班。她通过拓展办学格局、改建设施设备、合理利用园舍场地等举措,有效盘活了托儿所的资源,增加了班级规模,扩大了招生人数,并形成了中托0-6岁全程化的办学格局,经济效益更是成倍增长。
泡在课堂上的所长
陈磊几乎不坐在园长室里,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泡在课堂上,她清楚每一堂课的设计,清楚每一个老师的教学状态和问题。陈磊总是晚上带着老师的随笔回家,一篇篇看,一篇篇写评语,提意见,出主意。陈磊对副所长周珏说,你要员工认真,自己一定要很认真,员工只有知道你是真的在看、用心在看,他们才会认真写,才会重视这件事情。
陈磊和同事每天7点一到,就检查安全卫生,检查供货商。他们连食品供货商的塑料袋也不放过,总要查看装菜的塑料袋是不是环保袋。陈磊有一个“奇怪”的要求,她要送牛奶的阿婆也拿出健康合格证。因此,为托儿所送奶的阿婆成了整个送奶站唯一一个有健康证的送奶工。
装菜的塑料袋不一定有危害,送奶阿婆也不大会有什么疾病,但在安全卫生的任何一个环节,绝不能说不一定、不大会。陈磊认为,托儿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负责任,这是意识、原则,也是制度。
中福会托儿所与每个员工都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每个员工承诺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承诺不收家长的礼金、礼品,不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有的家长说,老师那么累,自己连一份最起码的心意都不能表达吗?陈磊说,对老师的感谢一个短信、一句话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