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京味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不要让太多琐碎的事情占用我们幻想的时间”,这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街区——北京南锣鼓巷一家店铺“可多”的广告语。“可多”是一家日用品杂货店,各种创意小饰品琳琅满目,在拥挤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物件是件开心的事。
南锣鼓巷的时尚精品小店 王 志 摄影
有着740多年历史的南锣鼓巷位于故宫以北、中轴线以东,紧邻什刹海,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中国唯一一片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民居区,其部局形同棋盘,胡同院落的规模、品级和资源都是全国之首。南锣鼓巷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后音转为锣鼓巷。
南锣鼓巷全长786米,宽8米。富有创意的艺术品店和工作室一家挨着一家,让这条原本宁静的胡同迸发出无限的创意激情,并成为外国人游览北京的必到之所。据不完全统计,南锣鼓巷有商户115家,包括酒吧、特色餐饮、民俗工艺品店,服装、服饰店,客栈会所、创意工作室等,其中有酒吧近30家,是全市酒吧最聚集的区域之一,也是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以“静吧”为特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时尚的MINI COOPER汽车与古老的南锣鼓巷胡同相映成趣。 王 志 摄影
位于南锣鼓巷23号的乐天陶社由香港陶艺设计师郑炜在2007年夏天开办,邀请日本陶艺家安田猛为顾问,为陶艺家和陶艺爱好者们提供欣赏及制作陶艺的艺术空间。虽然乐天陶社在全国好几个城市里都有,北京店却与众不同,在这里人们把传统的中国青花瓷改良、重塑,变成一个个有着时代记忆的艺术品,也可以定制自己的陶品,或者进入作坊学习做陶,从中享受创意设计的快乐。
“创可贴8”的经营者是在中国生活了十余年的英国人Dom,中文名叫江森海,他1993年到中国旅游,之后在锣鼓巷扎了根。“创可贴8”经营的T恤衫等商品都以中国元素为创意素材,吸引了大量顾客,特别是外国游客。通过做客电视节目Dom成了名人,现在已经很少在店里,一位大妈在为他打理。
南锣鼓巷胡同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南锣鼓巷所在的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城区唯一的大面积自然水域,历史上这里寺庙林立,素有“九庵一庙”之说,据说“什刹海”因此而得名。这里自元代开始兴盛,经元明清的发展与历史积淀,充分继承与融合了各个时代文化的精髓,蕴涵了历史文化的悠久古韵,成为享誉中外的北京传统文化荟萃的风景旅游胜地。
什刹海地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京味文化,沿岸有保存完好的王府、官邸,有纵横交错的市井民居以及遥相呼应钟鼓楼,能欣赏到古朴典雅的古都风貌。这里不仅有数不尽的餐饮老字号和胡同民居,新建的后海酒吧街还让老北京城内最富神韵的一汪碧水,照亮了银锭桥畔的不夜天。古老的烟波,时尚的酒影,衬托着依旧令人着迷的什刹海。在此,碧波无语、心灵如洗。什刹海是人们了解北京社会风情和民俗文化的理想之地。
什刹海地区的未来发展,将突出文化、旅游、演艺、休闲等产业定位,力图在保护、发掘、承传老北京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合商旅休闲和集聚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什刹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什刹海地区和南锣鼓巷在保持完整的京味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大难题:改造后的城区会遗失很多历史文化韵味,翻新后的胡同已与以往不同,保护比新建更难。如什刹海地区羊方胡同的蔡鄂将军故居里现在还住着几户人家。蔡鄂与小凤仙的千古绝唱在破败的瓦檐上或许还能找到,大门口的古树依稀诉说着那段美妙的历史传奇,但大多旅游者并不知道此处还有一段故事。这一地区有太多的故事和历史等待开发,这一地区的创意资源有的被埋藏地下,需要用智慧把它展现出来。这块极具特色的京味文化旅游区在北京创意的发展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独特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