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
“梅庭”是于右任生前的挚爱,于右任去世后,就葬在距“梅庭”不很远的观音山上。
1962年元旦,参加完“监察院”“开国纪念会”活动的于右任,回首起民国50年来的滚滚烟云,心绪久久难平。1月12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颤巍巍地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回肠荡气、一咏三叹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在这首诗中,于右任抒发了自己思亲思乡的肺腑之情,悲悲戚戚,声声如杜鹃啼血。仅二年以后,于右任便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
在重病弥留之际,口齿已含混不清的于右任曾对前来医院看他的老部下,殷殷切切地先伸出一个指头,继而又缓缓地伸出三个手指。是要交代三件后事?是三民主义?抑或是惦记三公子于中令?但是,以上这些老部下绞尽脑汁猜出的答案都逐一被于右任摇头否认了。随后的时日,于右任陷入了重度昏迷,最终回天乏力一命归西。从此,他那个三根手指的寓意似乎将演化成千古之谜,因为无人能竞相破解。及至有一天,忽有高人猛然顿悟道:于右任的“一个指头”是指祖国统一,“三个指头”分明是指家乡三原县啊!它们合在一起就表示,:将来中国统一了,一定要将灵柩运回到家乡。
因台海的阻隔而终没能魂归故里,于右任一定是死不瞑目的。为了尊崇于右任的遗愿,其安葬地就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方向,可以永远睇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
而没有了主人的“梅庭”从此也变得落寞寂寥,继而人迹罕至,杂草丛生了。
许多年过去了,已逐渐淡出历史的于右任因梅庭的开放而重新淡入世人的视线。除了于右任的生平介绍外,“梅庭”内还设有历史建筑展,主要介绍日式建筑结构。“梅庭”时而也成为当地社团的活动场所。除此以外,台北观光局更希冀将“梅庭”与周边日据时期留下的诸多建物、北投温泉博物馆和绿色图书馆等一道,规划为一个可体验丰厚历史和文化的建筑群落,为新北投地区的观光业添砖加瓦。
而这一切,似乎都与于右任无甚干系了,因为诚如那首著名的诗歌所唱:“我的心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里!”于右任那颗焦灼难耐、绵绵无绝期的思乡之心,早已游离到千里之外了。
时光荏苒,时过境迁。从“梅庭”这里向观音山的方向远远望去,竟不知于右任那颗曾经激动不已的心是否已被抚平、得到了些许安宁?
作为中国新闻社台湾驻点记者之一,闫晓虹2010年2月踏上宝岛台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林语堂、于右任、钱穆、胡适等大师的故居跃然跳入她的视线。置身其间,她亲身感受到大师们的人生轨迹和他们越来越璀璨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