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歙砚:从文具到藏品
2011-01-12 11:17 作者:文 本刊记者 张洪 图 本刊记者 李钺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被誉为可以携带的“徽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2005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昔日的文具,如今以收藏为主,它的使用功能毫不意外地退化成了摆设和玩物。

疯狂的石头

40岁的巴永成从小住在安徽歙砚厂隔壁,常去厂里玩耍,由此种下了制砚的因缘。19岁开始,在师傅的引领下,巴永成开始学习雕砚,下到车间里锻炼基本功。

“我们小时候,歙砚厂的作品以实用的正方形为主,适当点缀一点小图案。每一方砚台都是拿来用的。”巴永成说。然而,今天的砚台已经不再拘于研墨,敲击键盘代替了用笔,砚为何物,成了孩子们敲敲脑壳才能答出的问题。

 
巴永成经营着自家的歙砚小店和制砚作坊。

歙砚以歙县而驰名,但是,巴永成雕刻砚台的石材却要到婺源的石矿堆里去找(历史上,婺源隶属徽州),这个相距150公里外的江西小城是歙砚最大的石材供应地。

歙砚石岩层形成于8亿年前,这些经历了亿万寒暑的石头,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敲击时有清越的金属声,是上好的砚石。巴永成说,早些年,还可以放一点小炮,挖一些石头回来,现在已经差不多都采完了,只留下一个偌大的废料堆,人们像探宝一样寻来寻去,但是真正能拿去做砚台的石头已经寥寥无几。这些石头坐落在深坑里,洞内狭小,曲折潮湿,古时,人们用猪油灯照明,开采起来非常危险,石塌人亡的悲剧经常发生。即使如此,还是有人不断在河床中翻找以前丢弃的废料进行加工。

歙砚石有“老坑”和“新坑”之分,老胡开文墨厂的周健这样形容两坑石头的不同:“老坑的石头发黑,透青,新坑的石头就是一个死黑。”

“其实,整座山并不都能当作砚石,只是山上取那么一根脉,好像人的经络。只有那么一块地方可用,周围的石头则多有杂质。”巴永成说,砚石在水底下经过长年滋润,要从河床底下开挖。现在的“新坑”有的坐落在山上,石材因此大不如老坑。而这些新坑的石料也将面临枯竭之境,最多只能开采十年左右。

最早的时候,砚石由农民开着东风卡车运过来,现在则是,开着四五十万的好车来买石头。珍稀的砚石卖一块少一块。旧日,村民用砚石砌墙角垒房子,如今,拆了房子抽出石头变卖。“都说‘疯狂的石头’,绝对不错。”老胡开文墨厂的周健感慨道。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