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周美洪:资源稀缺是最大难题
2011-01-12 11:23 作者:文 本刊记者 张洪 图 本刊记者 李钺

今日中国:依照您的观点,资源是决定文房四宝行业发展的关键?

周美洪:文房四宝都是一个趋势:今年比去年贵,今年比去年差,一年不如一年,一年贵于一年。我们这种行业是区域性的,比如制作宣纸,必须是安徽泾县产的檀皮,其他任何地方产的檀皮都不行。歙砚的毛坯,10年前我们是一卡车、一卡车地买进来,5年前是用两吨的车拉,3年前用面包车,现在则是用小轿车,农民开着二三十万的轿车拉几个石头来给我们。喏,这个3万,那个5万,你看要不要,不要马上有人要。可以拿来做砚台的石头,卖一个少一个,做一个少一个。过去的一些报废料,现在拿来做砚台。

 
胡开文墨厂所藏的上世纪70年代制作的“十大仙”墨,墨模为清代现已不存。

墨,不是哪个地方都能做。比如北京、上海、东北都做不了。像松烟只能在我们这里烧制。我们这个行业叫做夕阳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资源稀缺,没有原料,其次是技术力量培养有问题,不存在销路的问题。

今日中国:对于徽墨这样强烈依赖资源的产业,当地政府都有哪些扶持?

周美洪:这个行业目前的状况不是那么乐观,主要的问题就是资源。我们只囤积了50吨松树,做个三年五年就到头了。政府要合理利用资源,更要限制你做。我们这个行业在慢慢萎缩。

最近,歙县在举办徽墨歙砚文化节,政府对我们有很大的扶持,我们不仅不出钱,还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我们不用交地税等等。

遗憾的是,现在愿意从事制墨行业的人比过去少了很多,连以前的10%都不到。年轻人都不爱学,因为很辛苦,也很枯燥无味。不过,我们的制墨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两三千元,还是不错的。

 
晾晒车间

今日中国:中国制墨行业的总体情况如何?

周美洪:原来全国有三家著名的墨厂,一是上海墨厂——曹素功;另一个是屯溪的国营胡开文墨厂,再一个就是我们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上海墨厂现在已经不生产了,委托绩溪一些小厂做墨,以自己的牌子销售。他们把厂房租出去,发工资足够了,做墨反而不能盈利。屯溪的国营胡开文墨厂卖给了个人,经营旅游,基本不生产了,搞旅游比做墨效益好。

所以,全国制墨有规模的,基本就是我们老胡开文墨厂,附近的绩溪也有一些墨厂在生产。我们一年生产60吨墨块,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像我们这个行业,很可能最后就是“生于民间,死于庙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