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 ——联合国经济署高级官员赖尚龙
2011-01-12 10:40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申宏磊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到来的时候,世界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又对世界做了哪些回应?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同和谐发展?就此联合国经济署高级官员赖尚龙先生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赖尚龙先生祖籍福建永清县,是客家人。早年在台湾成功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后转求美国卡耐基米兰大学攻读经济学(公共与都市事务管理学院)博士,导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和用线性代数解决经济问题的大师的威廉·库柏。

 
赖尚龙

今日中国:自1976年,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被中国政府推荐进入联合国工作的三十几年中,您对世界交往方面的认识有何变化?

赖尚龙:在联合国工作期间,我先是负责区域规划,后来转向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走出家乡时,祖父告诉我,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来到了世界的舞台上,我的观点变了,我发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民族都有很优秀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国际社会两大阵营的冷战对立真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贸易战争。贸易大战既不是以往带有硝烟的战争,也不是虚拟的网络推演,但却是真正的“世界大战”。贸易战争,既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也是文明对话的开始。

中国儒家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我们不要去证明谁比谁更伟大。中国和世界都在发展中,“龟兔赛跑”还没有到达终点,我们现在觉得外国的咖啡好喝,西方还有人觉得中国菜更有味道,我们觉得圣诞节热闹,外国人也把中国的春节当做了西方的圣诞,这是文化观念的彼此尊重和了解的开始。

今日中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把今日中国描述成《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他的一个没有恶意的咳嗽,惊吓了小人国里的人们。您怎样看待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后与世界的关系?

赖尚龙:这个比喻很不错。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他进入世界后,“小人国”发现世界改变了样子。过去说华尔街的蝴蝶抖动一下翅膀,世界股票就会在波峰浪谷之间跌宕;今天,中国打个喷嚏,人们就感觉到台风来了。但又不能不让中国“打喷嚏”。互相了解后,误解、惊慌、对立的情绪就会减少。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又是一个负有重要责任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然应该与某些中小国家的做法有所不同,考虑的更应该是宽阔长远一些的问题。

虽然今天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出现了摩擦,但没关系,中国在赚钱的同时,也在逐步了解世界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几千年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的基础。和谐世界的建设,一定是人心的建设。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