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母鸭原是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厦门风味的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米酒等炖煮,味道鲜香,甘辛兼备,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姜母鸭在台湾是深得民众喜爱的进补小吃。宝岛夜市的姜母鸭店店长李巍介绍说,北京人比较接受这道台湾美食,此外,还有咖喱鱼蛋,有人一口气可以吃12个。
不知不觉又逛到一家“甜不辣”小摊。“甜不辣”用猪肉、胡萝卜丁、蘑菇丁制成,很有韧性,清香爽口,它们多和猪肉贡丸、鱼丸、目鱼卷等串成串在汤水里煮,吃时蘸上甜辣酱、蒜茸辣酱。店长冯娟说,单单是看到这个名号,北京人也会好奇地尝尝,所以生意好得超出预期!特别是到了周末,人流量蛮大。
常言道,眼大肚子小,即使你一餐可以品尝10种小吃,但还有许多台湾名小吃来不及品尝。不久前,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也前往北京台湾街品尝小吃,还特别传授北京食客品台湾小吃的秘籍呢。郁慕明说:“台湾过去是农业社会,人们的饮食习惯以俭朴、管饱为主,而那些有着古早风味的小吃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夜市。”他告诉大陆朋友,吃台湾夜市的小吃,不要在一个摊位吃太多,要多走几家,这样,就会尝到许多风格特别的美味了。
现场制作台湾小吃
我看了一些关于宝岛夜市的食客网帖,有的说:“总体来说,价格还是很公道的,量也挺大的,人均差不多四五十元人民币,就能吃得很饱了。”还有的说:“吃了台湾小吃,一直酝酿着去台湾,等到可以办自由行的时候,一定要去!”
这也是宝岛夜市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原先生的初衷,他希望通过宝岛夜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台商了解大陆;二是希望北京民众了解台湾、特别是台湾的中南部;最后才是经济利益。
“宜兰饼”:不只是传说
除了“宝岛夜市”,北京台湾街上还有专门呈现台湾特产、伴手礼的台湾百大馆。人们在“宝岛夜市”饕餮之后,往往都会逛逛百大馆。
百大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台湾宜兰县的糕饼达人刘镫徽先生研发的“宜兰饼”。它只有0.1厘米厚,在台湾家喻户晓,获选为宜兰十大伴手礼和台湾十五大伴手礼。刘镫徽先生在宜兰一带已拥有7个店面,今年5月,他受邀进驻北京台湾街,开设了大陆的第一家店。
早期,宜兰的特色糕饼叫做牛舌饼,饼的形状像牛舌,厚厚的、里头包着麦芽糖。宜兰人刘镫徽家境贫寒,16岁就在西点面包店当学徒,炼就了一手好功夫。在空军服役期间,他成为蒋经国巡视空军时的御用主厨,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发展。有一天,刘镫徽先生在吃牛舌饼的时候突发奇想,传统牛舌饼在台湾人心目中已有既定印象,那就是厚、硬、黏牙,“我是面包师傅耶,干嘛不把牛舌饼改良得薄一点呢?”这样就不会吃一块就那么饱了。于是,他用了半年时间研发出只有0.1厘米厚的脆饼。这种饼皮与传统牛舌饼一样,里面却有不同口味的馅;与传统饼最不同的是,它轻薄如纸,可以透光,吃起来香脆可口。这种饼一经推出,马上引来当地的阿婆和小朋友的喜爱:“哟,没牙的人也能吃啊!”很快,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许多游客到宜兰,也纷纷指定必买此种可口好饼……刘先生就将自创的牛舌饼,取名叫“宜兰饼”。
2008年中秋节前夕,在香港事务局局长杨家骏的指示下,其幕僚打了一通电话到台湾,这通电话沟通的并不是两地事务,而是向宜兰的一家饼店订了五百多盒宜兰饼!
因为现代人在乎的不只是美味,还有健康,在制作宜兰饼时,刘镫徽先生在原料方面坚持低糖、无蛋。他采用的糖,高出一般糖价格约十倍的海藻糖,因为它是健康的糖。此外,他还坚持全程的手工制作。
刘镫徽先生看到越来越多的大陆观光客造访宜兰,打造了结合在地人文、休闲旅游、寓教于乐的糕饼观光工厂——“宜兰饼”发明馆。这里有两条无尘室糕饼生产线及产品研发室,除了具有休闲游憩与购物功能外,还有DIY教室可让游客体验亲自做糕饼的乐趣。
刘镫徽先生时常琢磨在传统基础上如何进行创新,将传统的优点融合现代感的口味中。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把事业做得有特色、有未来。一生与糕饼为伍的他表示:“我要用宜兰仔的精神,做有人情味的饼!”
宜兰饼有很多的口味,比如奶酪、枫糖、椰香、红曲、竹炭、咖啡、海苔、三星葱。刘镫徽先生还陆续发展出藏金、藏爱、玉露等系列糕饼,特别是养生美食“藏金枣饼”,荣获了“2008台湾观光特产铜牌奖”。“藏金枣饼”里面包的是宜兰特产——金枣,一咬就可以喷出汁来,与台湾最有名也最贵的“鼎泰丰包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趣的是,刘镫徽家宜兰饼的代言人竟是他的女儿。因为宜兰饼太好吃、太有名了,仿冒的店家也一下冒了出来。要怎么让游客清楚辨识自己这家店才是正统店家呢?刘先生一边吃着自己做的宜兰饼,一边看着当空姐的女儿,突然就想:我把女儿生得这么美,那就找自己女儿代言好了啊!从这天起,宜兰饼店内所有的产品统统加上一个美女大头照,这个美女大头照的主人就是刘老板的女儿——小美。宜兰饼的生意也愈来愈好——买饼看美女,成了许多游客到宜兰最爱的享受。如果你走到台湾街,硕大的美女招牌也由不得你不进店买饼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