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0-12-14 15:07 作者:本刊记者 赵 丹

19岁的陈旭东(化名)已经在麦当劳北京苏州桥分店工作3个月。在餐厅负责收拾桌子、整理垃圾箱的陈旭东一刻也不闲着,你很难想象他是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一个残疾孩子走上社会,需要父母、特教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残疾孩子需要通过别人传递幸福感

“两岁多的时候,旭东才学会慢慢走路,五六岁才会简单的说话,十五六岁才能和别人正常地交流。”陈旭东的妈妈王茜(化名)说,“基本上所有的事情,他的反应都比同龄人慢。”后来经过检查测试,陈旭东被确定为智力有障碍的孩子。

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残疾人8310多万,有残疾人的家庭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

 
孩子们举行红歌会

与普通孩子的家长相比,残疾儿童的父母身心经历着许多磨砺。“残疾孩子的家长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打击、承认和接受。”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院刘艳虹教授说,“当得知孩子残疾的时候,面临着天塌下来般的打击;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多半家长承认现实,会带着孩子寻医治病;当医疗无法解决残疾的时候,家长就会接受现实。”

王茜也同样经历过这三个阶段。“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我们都很焦虑。”她说,“比如,旭东学习系鞋带的时候,我要教几十遍,可正常孩子教上两三遍就会了。”让王茜记忆深刻的,还是陈旭东小学退学的事情。2000年,9岁的陈旭东在爸妈的努力下终于上了一所普通小学(正常入学儿童是6岁)。“我们希望他能生活在正常的学习氛围里,并不求他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只希望他能和普通孩子一起玩一起交流。”王茜说。由于陈旭东对数字、文字不敏感,学习成绩一直跟不上,这把所在班级的平均成绩拉了下来。为此,这两年时间里,王茜多次恳请学校让孩子随班就读。两年过后,校方最终答复了:“你们孩子该上哪上哪去,但绝对不能在普通学校里读书。”王茜流着泪告诉本刊记者:“当时非常难过,孩子没有错,他也有上学的权利啊。现在,我能理解那些老师,他们要通过成绩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当陈旭东知道母亲与校方发生了争执后,也不愿意回学校读书了。万般无奈下,陈旭东离开了普通学校,“当时他很自卑”。

后来,王茜将儿子送进北京海淀培智中心学校——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学校。走进校园,仿佛走进一个童话世界,完全没有普通学校的那种严肃紧张的气氛。三层楼的教学大楼里,每层都设有饮水室,教室里有彩色的桌凳,走廊两边还整齐地放着五颜六色的板凳式储物箱,箱子上写着孩子们的名字,走廊的墙壁都涂着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案。二楼的手工制作室里,墙上挂满了孩子们制作的手工艺品,有中国结、塑料花、毛线编织品等。据特教老师介绍,鲜艳的颜色给孩子们带来愉快,也能帮助视力有缺陷的孩子识别环境。

“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用微笑、耐心来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全感。”已经从事特殊教育22年的校长于文告诉记者。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有残缺的孩子,都缺乏安全感,而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是他们获得安全感的来源。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