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著名的江苏阳光硅业将在此投资4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4500吨多晶硅,分二期投资建设。首期的1500吨生产线在2009年5月正式开工生产,据称可实现销售额约20亿元,利税约5亿元。
对多晶硅生产企业来说,利用硅矿开发多晶硅,产业耗能大。电、硅粉、液氯、氢气、水、硫酸等资源的供应非常重要,这也是企业选择生产地的重要指标。
“阳光硅业的周边有化工厂和电厂,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氯气等化工原料及电力资源,通过管线直接输送到生产现场,大大节约了成本。也对我们减少工业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有很大的帮助。”常贵生说。
从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到组件,最后是光伏电站,一条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在石嘴山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再不能重复以前的方式,一味低价输出能源,然后再高价换取别人的产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现在是就地转化。像我们生产的多晶硅,通过铸锭、拉棒、切片、做成电池、组件,最终都转化到新建设的光伏电站上,年底全市光伏电站将达到40兆瓦,近两年,全自治区建设和光伏电站也已经达到140兆瓦,完全能够消化我们自产的多晶硅。而40兆瓦的光伏电站一年可节约标煤6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常贵生说。以他掌握的数据来看,2010年石嘴山光伏产业产值能达到40多亿元,2011年就能达到80亿元(2009年石嘴山市工业GDP增加值167亿元)。
然而,来自石嘴山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评估报告》中的数据既显示了转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显示了转型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报告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产业仍然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主体,占全部工业的65%左右,消耗着全市工业总能耗的85%左右。”
“还有支撑转型的财政保障能力不足、节能减排面临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问题、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如何建立的问题等等都是我们经过一段时间转型后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难题,正处在转型爬坡攻坚阶段的石嘴山市,迫切需要国家继续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尽快制定出台《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在国家的支持下,石嘴山市人民一定会让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魅力无限。”石嘴山发改委副主任常贵生说。
据悉这份转型评估报告就是国家发改委为制定未来的政策而做的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