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工作是当时摆脱困顿局面的最大希望。但是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的排名却让招商工作裹足不前。
让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石嘴山市的转型首先从治理环境污染开始了。他们淘汰了一批装备落后、能耗高的企业。关停城区内98家小型污染企业,取缔64家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搬迁182家煤炭加工企业,拆除200多台燃煤锅炉,拔掉600多根烟囱。“整治的阻力很大。”常贵生说,“一方面是长期滞留社会的下岗职工,一方面是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新的下岗,无疑是雪上加霜。阻力来自社会各阶层。”
第二步是蓄水,星海湖就是此时期扩建的。经过五年的治理,建成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形成常年性水域23平方公里,2007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水利风景区”。而星海湖另一作用是实现了雨洪水的综合利用,确保了城市防洪安全,缓解了城市生态用水的困难,有效调节了城市小气候。
石嘴山:转型后大力发展旅游业 摄影/陶克图
第三步是造绿。石嘴山人将占地2000亩的沉陷区的煤矸石山,变成种植117万株花树“七彩园”;平推占地1平方公里污染严重的粉煤灰场,建成拥有草花12万平方米、各类乔木3.2万株的“中华奇石山”。这一改建不仅消灭了原有的大量工业废弃物,也使全市森林资源面积大大增加。“关停企业大约牺牲GDP30亿元左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巨资,治污、绿化的花费窟窿也都是2008年定为资源枯竭城市之后,采取用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补还历年欠账。”但在常贵生看来,这项被命名为“蓝天碧水”的工程也让人们自豪感由生,“以前一刮风都是煤灰,全市哪儿都灰蒙蒙,看着就心灰意懒的,现在生活环境好了,人的心情好了,干劲也足了。”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上没了石嘴山的名字。随后陆续有投资进入,上海氯碱投资了PVC、江苏阳光集团投资了多晶硅、中国天地科技重组了原西北煤机一厂和二厂、江苏中联电气集团入股原西北煤机三厂、中色集团重组了东方有色金属公司、中国国电重组了英力特化工……
新的政策新的方向
2007年12月,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偿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欠账。”
为此中央财政设立了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以增强资源枯竭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具体而言,这笔钱重点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
“从2007年开始的4年间,我们获得转移支付5亿多元。这让我们稍稍减轻了一些压力,毕竟我们财政收入只有23亿元(2009年),支出却将近50亿元。国家还在设立财力性转移支付之余,从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专门划出一块,鼓励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我们2009年申报宁夏维尔铸造公司4万吨铸钢件项目,获批330万元。”常贵生说。
所谓接续替代产业,以煤炭为例,过去是以原煤开采出口为主,现在则是以煤炭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即“接续”,“短短三年,过去煤炭产值不到10亿,现在已达到40亿。”对此,常贵生十分感慨。
“替代”即用新产业替代原有煤炭产业,以减少能耗及污染的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及光伏产业为主。其中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石嘴山新的主攻方向。石嘴山市提出,未来投资数十亿元把石嘴山市建成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
这里不仅深藏着42.8亿吨硅石资源,平均日照时间达到3000小时以上,而且戈壁荒地多,诸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也使光伏企业格外青睐石嘴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