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资源枯竭倒逼城市转型
2010-12-14 12:37 作者:本刊记者 张学英

有着“塞上煤城”美誉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以拥有“黑色玛瑙”之称的太西煤而闻名,在过去的50年中,这座城市因煤炭而充满荣耀与梦想,然而在2008年,它却成为中国首批12座“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如今,曾经是城市地标的那块刻着“太西乌金”的78吨重的煤块已经从城区最显眼的位置,被挪到了青山公园的一个角落。代之而起的,是一块刻着“星海湖”的巨石,烟波浩淼的人工湖——星海湖,被喻为石嘴山市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开篇之作”。

因煤而生的城市

“我们是先有煤,后设市,城市因煤而立。”石嘴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常贵生说。1956年,石嘴山开始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当时,西北煤矿管理局按照国家煤炭部“贺兰山北段、黄河两岸以石嘴山为中心,建立西北煤炭生产基地,责成西北煤炭管理局派得力人员开始筹建”的批示,在进行地质勘探时成立了石嘴山煤矿筹建处。

 
石嘴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常贵生 摄影/李靖

“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那时候国家要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有炼钢所需的优质焦煤。” 常贵生说。中国是世界上煤炭开采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年产量超过了25亿吨,占世界总开采量的40%,其中一半用于发电。煤电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水电虽然在价格上更有优势,但受地域限制,发展潜力有限。

有资料显示,当年从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等中国十多个省市成建制调入石嘴山两万多名干部职工(不包括随迁家属),参加煤炭工业建设。

当时,铁路尚未开通,公路的路况和桥梁又不能承运大型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矿区筹建处雇用黄河船工,与筹建工人一起,用木排将矿区建设所需的木材、钢材和机械设备等从临近的省份甘肃省府兰州市顺黄河陆续转运抵石嘴山。

“我们这里是当时中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常贵生自豪地说,从1960年石嘴山建市起,截止到2008年,共贡献原煤5亿吨,贡献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利税200多亿元,发电量1500亿度。

不仅如此,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40%的创汇一度依靠石嘴山的太西煤,太西煤远销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7年,太西煤出口创汇6.4亿美元。美元换回了宁夏急需的工业设备和原材料,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退休的河南籍老矿工段玉生,1959年来到这里的“石炭井矿区”挖煤,他记得每天上班前,都可以看到不远处火车载着满满的煤离去。

那是生产繁荣的象征。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