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她在赛会第一天给国人带来了惊喜,成为中国奥运首金得主。两年后的广州亚运会,她成为0000001号广州亚运会注册志愿者。这个小女子就是举重运动员陈燮霞。
奥运冠军成为志愿者
“我剪头发了!”在番禺华南大厦对面的一家咖啡馆,对着笔者诧异的样子,陈燮霞甩甩齐耳短发,笑意吟吟。与当年那个“举重若轻”的奥运会第一金夺主相比,如今的阿霞俨然一位小女生,越发秀气起来。
夺得奥运第一金之后,陈燮霞转身投入到亚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中。至于为什么会成为第一号亚运会志愿者,她坦言,自己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她打趣说,自己挺适合当志愿者的,“因为他们说我爱笑,而且又是广州人”。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乐起来。
陈燮霞
如今陈燮霞大部分时间在北京读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她感觉当学生还是蛮辛苦的,“整天上课,我还有腰伤,一堂课一个多小时,不能坐得太久,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
不过,与“夺金”的艰苦来说,这点不适显得微不足道。她和孙甜甜、杨浩、刘国政等体育明星是同窗,上课时,同学们要求“签名的事情,多少都会碰到”。
9年仅回3趟家
生活在四处都是甘蔗地和香蕉林的广州番禺大坳村,陈燮霞8岁被番禺区体校选中。当年,父亲陈细泉骑自行车走了20公里山路,把女儿送到体校受训,没想到这条路日后一直通向“奥运”。
“当时我挺爱玩的,选择训练,玩的时间相对就会比上学多一些。”陈燮霞笑谈当年的自己。全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按父亲陈细泉的说法:“如果没练举重……阿霞一辈子也出不了这个村子。”
1999年,陈燮霞成绩优异入选八一队,此后便留在了北京。2006年,一直默默无闻的陈燮霞迎来了举重生涯的首次爆发。在当年的全国冠军赛上,陈燮霞品尝了全国冠军的滋味。虽然夺冠得益于许多名将没有参赛,但这个冠军带给她更多信心,成为她运动员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2007年亚锦赛中,陈燮霞夺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亚洲冠军,同时打破了挺举的世界纪录;同年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世锦赛上,一举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冠军,这也让她成为代表中国队出征奥运会的热门候选人。
2008年4月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陈燮霞以213公斤的总成绩夺取冠军,这让她在出征奥运的争夺战中抢了一个先手,她也期待能帮助国人圆四年前雅典奥运会未圆的梦想。“练得不好时,我就会笑一笑,笑一笑什么都过去了。每天不管练得好不好,我都要笑一笑,心情放松一下。”
奥运会前,陈燮霞身上就有伤病,大腿肌肉拉伤一直没有好转。“毕竟举重还是需要绝对的力量的。”为此,陈燮霞的训练丝毫不敢放松。举重的技巧是技术和力量的结合,要亲身体验才行。“普通人拎个担子会觉得很重,因为不会用力啊。”她笑着说。
实力决定信心,阿霞很清楚,“没有实力,再有信心也举不起来”。在她看来,实力就是训练的积累,有一个很扎实的训练过程,心里会很踏实。“经常举这个重量,那么比赛的时候,成绩多半跑不了。”她说。
这种自信和平和的心态使得陈燮霞征战奥运赛场“举重若轻”,夺冠在意料之中,但是夺取“第一块金牌”,她却万万没有想到,她自称“人当时都傻了”。当她的名字和照片传遍全世界时,陈燮霞显得很平静。她说:“第一枚金牌是金牌,后面的金牌也是金牌啊。”那一年,这个害羞的农家姑娘当选为2008年《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在北京生活的9年,陈燮霞回家仅仅3趟,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一个月。父亲陈细泉清晰记得有一次,陈燮霞一身运动服,站在家门500米外的村委会办公室里,由于离家多年,村里已经没多少人认得她了。
现在,父亲陈细泉在家乡依旧种他那4亩香蕉地,年景好时收入不到两万元,差时只有一万出头。不过收购香蕉的人对他很是照顾,村民们说,他卖的是“奥运冠军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