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吃“胃口大”
和上面两位来京打拼多年的女士不同,陈志政的小店8月份才开始营业。不过,别小看这家店,它可是台湾鼎鼎有名的台北西门町“阿宗面线”。在台北,店门前排长队不是稀奇事儿,门口总是站着许多民众捧着一碗面线大快朵颐。
陈志政就是这家店的老板。穿着白色T恤的他,坐在近两百平米的小店里接受记者的采访。
红白相间、古色古香的装饰,让小店显得整洁而温馨。他称,小店是哥哥创建的,遗憾的是,哥哥已经过世了;可喜的是,依然有人喜欢这个口味。
大陆的“阿宗面线”不在口味上“本地化”,而是忠于原味
“阿宗面线”不但开在台北,还涉足美国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及中国上海等城市。谈到来北京开店,陈志政表示,这是机缘正好到了。
为了开店,陈志政今年3月份就派了“先遣部门”来京选店址和原料。他说,有人潮就有钱潮。所以,选址首先要考虑人流量,再考虑房租、水电煤等问题。“(阿宗)面线还没有KFC那样的知名度,所以人流多,才有可能顾客多,慢慢知名度也就有了。”最终,他选择了把第一家店开在繁华的东单。
因为“阿宗面线”是以大米为原料,不能总是从台北往北京运。于是他和同事们品尝不同品种的大米,从二十多种品牌中选出一个品牌的大米作为米线的原料。
从台湾、美国到上海,再到北京,“阿宗面线”走的是连锁规模经营的路线,始终秉持对产品的坚持,产品质量不会因地而异,有的只是销售与包装上的改变。
为什么不在口味上“本地化”呢?陈志政称,做餐饮的,就是要面对众口难调。“阿宗面线”选择尽量忠于原味,为了让北京人吃到地道的台湾风味,酱料、蒜头等均从台湾空运来。
如今,小店由3位从台湾来的厨师长亲自掌勺,每月还推出4道新菜,并把客户不太喜欢的菜式循环剔除掉。
陈志政能从客人的“吃相”看出哪些是台湾人来。他表示,吃面线,一定要懂得用调羹。如果和吃面条一样,挑着吃,这“享受”会大打折扣,要连汤和着面线一起吃才有味道,如果加一些辣椒,味道更加独特。
陈志政的目标是开超过二十家快餐店。目前,已经开始在王府井、西单等地选址,前门的店则将开在台湾会馆附近。他还将在深圳、上海已有中央厨房(将菜品用冷藏车配送,全部直营店实行统一采购和配送的方式)的基础上,再在北京、武汉设立中央厨房,以便将来进军东北三省以及江浙一带。
在北京朋友的建议下,东单的这家店,除了做快餐外,还会在二楼推出高档台湾海鲜料理,吸引高端顾客。8个以台湾城市和风景名胜命名的包厢,人均消费大约一千至二千元人民币,其中“鱼翅面线”一碗100元人民币。
“要在北京各国料理竞逐的市场脱颖而出,就要做最高档的台湾料理。北京海鲜较少,台湾的海产料理又好又美味,未来将自台湾每日空运活海鲜到北京,以龙胆石斑、老鼠石斑、龙虾、明虾为主,让北京人乃至世界各地人在北京能品尝到最真实的台湾味。”陈志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