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公园西门林立的酒吧、餐馆之间,有一家门脸不大的小店——苏菲的店。黄色的门匾、古色古香的门窗,走进店里,带流苏的中式靠垫、滚边盘扣的绸缎钱夹、梅花图案的各色门把手套子、系着粗丝绳的粗布茶壶套……古色古香的柜子和案子上,摆满了釉彩清澈、质感细腻的瓷盘、瓷碗、瓷壶。这一处是金鱼逍遥戏水,那一边是彩蝶蹁跹追逐……还有各种用途的漂亮玻璃器皿,让人在传统与现代的错乱中,倍感温馨与雅致。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女人——向学人,英文名Sophie(苏菲)。
她是居住在北京的台湾太太。1996年,因为丈夫工作调至大陆,向学人不得不告别台北惠普的高薪工作,和丈夫一起来到北京展开全新的生活。
苏菲的店中充满中国元素的商品
由于以前在公司的采购部门工作,常常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突然成为家庭主妇,她很不习惯。从看家具、逛街,到学陶瓷、法文和绘画,她却总觉得提不起精神。
新家需要装饰,生性好动的她因当时在北京找不到合意的家居用品,便开始自己动手,家里几乎所有的布艺品都是她的“杰作”。不管是来家里喝茶的台湾太太,还是到访的先生的同事,都会赞美她的品位。许多人建议她,干脆自己开个店吧。
1997年9月向学人真的在三里屯开起一个面积大约十二平米的小店,以她的英文名字命名——“苏菲的店”,把目标客户定位在在华外籍人士以及中高层收入者。
向学人把中国的高级丝缎,融合西方设计元素,制成像桌布、桌旗和面纸盒套这类的家饰品。她还清楚记得,刚开张的第一个星期,很多人进来东张西望,问她卖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当得知一个餐巾环要18元人民币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啊,这么贵”。
头一个星期生意清淡,向学人开始担心投资的20万人民币会一去不回。到了第二个星期,她终于卖出一套餐盘垫。买主是一位在通用汽车工作的美国人,他对她设计出来的作品大表肯定,也让向学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慢慢的,小店开始有了固定的顾客。不到半年,最初的投资就赚了回来。到第二年的秋季,小店每月收入达到二三十万人民币。
由于业绩迅速成长,“苏菲的店”后来搬到一个一百多平米的新家。但当她正打算松一口气的时候,她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和自家类似的布艺产品,且价格要便宜很多。
向学人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吸引顾客。但几个月过去了,生意还是没有起色。有一天,她在擦拭着店里的瓷器的时候,一个念头在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瓷器一直是小店销路不错的产品,而且经营门槛较高,一般人不太容易进入。“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有区别于别人的特色商品,同时也要能够根据顾客的口味变化,及时推出新的产品。”于是,向学人把重心放到陶瓷和玻璃创作上。
刚开始设计的瓷器是一件漂亮的中国衣服,但她发现,整件衣服最特别、最美、最跟一般西式衣服不一样的,就是衣领,斜襟加上高领还有盘扣,所以她单独把这个部分放大放在上面。
她也因此尝试把各种带有中国元素的图案用在西式餐具上,这得到了顾客尤其是外国顾客的青睐。很多顾客甚至从国外打来电话要求订货,小店终于度过了危机。至今,中装系列的餐具仍然是苏菲店中卖得最好的瓷器产品。
如今小店开始接像王府饭店这样大饭店、大餐厅的订单。有时,一笔订单就是三四十万人民币。
2003年,“苏菲的店”在南京有了加盟店。尽管当初只是觉着好玩儿才开了店,但向学人现在却有更大的梦想。喜欢英国骨瓷品牌Wedgewood的她希望有一天能自创品牌,让她所设计的商品为世界上更多人所看到。
兜售生活方式的女强人
HOLA是House Of Living Art的英文缩写,意味着“生活·艺术·家”。
生活的艺术往往取决于细节,一点点的变化就带来生活的跃动感。顾忆华,上海特力和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就是给生活带来跃动感的女强人。
1989年,从淡江大学国贸系毕业的她进入了当时台湾业绩第一名的大超市万客隆。5年半后,做了4年半采购的她渴望换一个环境,她告诉自己:如果继续留在老地方,就无法跨出传统的采购领域。“成长有两种,一种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另一种是心灵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