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台胞社团:两岸交流的民间使者
2010-11-15 14:53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 桦 图◇徐 波

“万事莫如交流急”

“随着2008年两岸开放直航,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湾旅游以来,两岸交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可以预见两岸的交流互动,在新的条件支持下,质与量都将有更完善的发展。”台湾财团法人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在论述台胞社团论坛应走的发展方向与社团对促进两岸交流的作用与意义时如是说。

近年来,两岸越来越多的交流增进了两岸民众的了解和友谊。

宋东文,两岸民间交流的实践者。早在1996年,宋东文就开始投资创立“财团法人夏潮基金会”,他为基金会立下的唯一宗旨即“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参加论坛前,他刚刚与全国台联合作资助了两岸作家河北游活动。

在他看来,从事两岸交流工作与活动,绝对不是为了个人或自己组织、社团的利益。“是受到一股内在动力驱使,这股内在动力,驱使着我们努力跨越两岸间的历史与心理鸿沟。因此我们所致力的就是两岸人民一定要增进互相了解,唯有全面而开放的相互理解,才能化解误会与偏见,才能携手共进,追求和平发展。而这一切,都需要两岸同胞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心灵互动!”宋东文说。

 
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在开幕式上讲话

宋东文坦承,台胞社团是两岸交流活动的主力军、生力军,参加并且见证了这段两岸交流历史。各种两岸交流项目,诸如儿童、青年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工会工人、农渔民农渔会、退伍军人、台湾地方小区组织、妇女、原住民、环保、艺术文化娱乐、学术教育体育、医学建筑科技, 金融贸易投资……几乎所有领域的两岸交流活动,都有众多台胞社团的活跃身影。“今天两岸能够进入大交流时代,固然有诸多原因,但我个人觉得众多台胞社团长期以来的努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他看来,如何携手开展、推进新时代的两岸交流工作,是“台胞社团论坛”值得重视的议题。

“两岸交流,首重两岸交流团体间的良好交流。”宋东文希望“台胞社团论坛”是:一个持续在两岸定期举办的两岸交流团体的联谊活动;一个提供两岸交流团体,针对两岸交流活动的议题,反映问题意见,交流活动经验的平台;一个提供台胞社团寻求、交换交流资源与讯息的平台;一个提供台胞社团之间横向整合,促进联谊、加强合作、交流经验、整合资源的平台。

宋东文还是台湾最大的简体字图书连锁书店——若水堂书店老板。自2002年开始,他将大陆图书销售到台湾,据说,做了7年才达到收支平衡。但宋东文认为,这有助于促进两岸交流,培养台湾年轻一代的“中华情结”。

“因为他看到现在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不再好奇,不再向往,由此增加一重责任感。”宋东文说,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看到西湖,就很激动,马上想起苏东坡,年轻人就会觉得,不就是普通的风光吗?大陆去台湾旅游的也一样,50岁以上的人看到日月潭会激动,20岁的人就会说不就是个池塘吗?其间的差别就在于感情。

“所以,我们开展两岸青年交流,开简体字书店,就是要让年轻人找回对中国文化有所期待的情怀。”

目前,夏潮基金会已经资助了六十多名大陆学者赴台游学,赞助过无数两岸交流的活动,获得了两岸学子、学者的认同和信任。

2009年1月,宋东文被授予第一届“江丙坤两岸交流贡献奖”。

近年来,海峡两岸侨社的互访成为增进两岸交流的重要内容。

“我看到两岸由对峙紧绷转向和平发展,尤其从海外看两岸同胞的交流来往越来越频繁,大陆各省相继有采购团赴台大量采购,两岸的直航、台湾开放大陆客观光等等,这是我们海外侨胞所乐见的。”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第二十八届会长梁义大说,“反观我们海外侨社,以我侨居的美国来说,虽说这两年来,侨社之间多多少少有来往,但比起岛内与大陆的交流,就没那么热络。海外侨社还是非常保守,很多侨胞仍存着观望的态度。”

这使得梁义大更加关心两岸侨团的交流与互动。他介绍说,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自2006年开始,每年均组成“两岸和平之旅参访团”前往台湾与大陆。美京中华会馆去年也组团形成“破冰之旅”访问了大陆。国民党美东支部的“溯源之旅”,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的两岸交流。全国台联从2006年开始,相继由梁国扬会长等人每年到美国回访台湾同乡联谊会各地的分会。

“大家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着实也建立了感情。”回想起这两三年来,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的子弟有几位参加了全国台联举办的夏令营,前往中国大陆,回来后,都能以当“中国人”为荣。梁义大显得十分欣慰。

梁义大提议,应在海外广设“中华文化中心”。“我们都知道目前在海外很多大学均设有‘孔子学院’,推广中华文化,也时常办学术研讨,但毕竟这是在校园里。如果中国大陆能在海外华人聚居较多的城市也广设中华文化中心,让侨胞多一个地方去接近中华文化,开展中华文化交流的活动,并广泛接触中华神州大地美丽的风景,无形会加强中华文化对侨胞的向心力。”

“两岸关系不怕慢,就怕断,万事莫如交流急。两岸社团交流的越充分,两岸政治关系就越稳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刘国深说,当前,两岸民间社团的交流已逐渐从彼此了解、增进情感阶段,走向促进两岸“视域融合”的阶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