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健康
睡眠与噪音
2010-11-15 11:14 作者:文◇马 迪

你是否有过因为声音干扰而失眠的经历?是否轻微的响动也能将你从睡梦中吵醒?对睡眠较浅的人来说,厕所冲水的声音、邻居家的电视,或者楼下的汽车报警声都能影响睡眠。尤其辗转反侧时听得另一半鼾声如雷,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有声音,所以睡不着”,是我们经常听到、也能普遍理解的一种说法。受噪音影响而失眠的经历恐怕人人都有,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实在是不那么安静。以笔者居住的老房子为例,窗外人来车往、犬吠孩哭自是家常便饭,连楼上邻居诸如走动、搬椅子一类的活动,我在楼下也“略有耳闻”。烦恼的是每到晚上,邻居必定打开电视机,如果我正在卧室,那感觉便彷佛电视机裹了棉被挂在头顶上。

其实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生活动静,认真测一测,分贝都不低:滚筒洗衣机甩干时的声音为70分贝;马桶的冲水声,67-70分贝;电吹风声,65-74分贝……瑞士甚至规定晚10点后不得使用洗衣机。尤其是居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通过墙壁的固体传声,常常在不经意间“交流”着私生活。不过话说回来,除非芳邻真的登门投诉,我们很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影响邻居的睡眠:因为大多数人都能够忽略这些微弱“噪音”,一夜好梦。

虽然每个人都能承受一定的噪音,但个体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人可以在吵闹的环境中呼呼大睡,另一些人却因为轻微的声响无法入眠,这种差异究竟从何而来?美国科研人员近期进行了一次“痛并快乐着”的睡眠实验,揭示了酣睡者与失眠者的区别。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募集了12位睡着了就很难被吵醒的志愿者,进行为时3夜的睡眠实验。迎接这些深度睡眠者的是仿如高级宾馆一般奢侈又梦幻的房间——柔软的枕头、舒适的床单、大号双人床,外加布置在床头的4个大喇叭。

第一夜,志愿者们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里酣睡整晚,隔壁的研究者则用仪器监测他们的大脑活动情况,记录下他们的脑电图(EEG)。第二夜,志愿者们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床头的4个喇叭整夜都在播放着各种生活噪音:公路上的车水马龙声、马桶的冲水声、刨冰机刨冰的声音、飞机飞过头顶的轰鸣声、电话铃声、动画片里对话的声音等等。每种声音都是由低到高,直到脑电图上显示出志愿者被吵醒为止。然而安静不了一分钟,又响起了下一个声音……

幸而这次实验虽然非常折磨人,却也得出了相当有趣的结果。志愿者中的一些人,真的很难被吵醒,甚至噪音达到70分贝时依然酣睡,其他人则会被40-50分贝的噪音吵醒。通过对比他们的脑电图,研究者发现,一种名为“纺锤波”的睡眠脑电波与睡眠者是否易醒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人在睡眠中对噪音的敏感度。无论在安静还是吵闹的环境里,纺锤波越多的志愿者,睡得越沉,越不容易被吵醒。

究竟何为纺锤波?这要从人的睡眠阶段说起。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是一种低辐快波,每秒钟十三次以上,又称β波。闭上眼什么事也不想,这时的脑电波逐渐变慢,每秒8-12次,这种脑电波叫α波。当脑电波中α波逐渐消失,出现不规则波形时,人就会犯困,所谓瞌睡或睡意朦胧,这一期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再进一步就进入平稳睡眠期,此间脑电图的最大特点就是慢波当中时时会出现一种纺锤形波,频率12-14Hz,波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呈纺锤形。一夜中,人有一半时间处于这种睡眠状态,占总睡眠的50%。

19世纪90年代,科学家找到了睡眠纺锤波的来源:丘脑。它位于大脑深部,负责处理视觉与听觉等刺激信息的输入,也担负着调节睡眠的重任。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类即便在睡眠期间,大脑也在积极地接收和处理信息,同时,为了使身体和神智得到休息和充电,我们的大脑也在尽力阻隔这些外部刺激,维持着安全需求和休息需求之间的平衡。

通常,人们会采用两种手段来防止噪音干扰睡眠:消灭噪音的来源(比如直接向邻居投诉)和阻止噪音的传播(蒙上棉被、戴上耳塞)。而上述的研究开辟了第三条道路——通过研究大脑去解决睡眠问题,因为正常、健康的睡眠,通常是由大脑来完成阻止噪音的任务的。研究者们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操控这种阻隔环境噪音的能力,使浅睡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安眠药作用于减少整个大脑的活动,从而使人进入持续睡眠状态,而正常睡眠中的大脑实际上是十分活跃的,因此两者截然不同。在未来几年,科学家希望能够开发出某种药物或者其他干预措施,通过操控睡眠纺锤波的数量,来为浅睡者提供一种更好的安眠方式。不仅如此,提高抗噪音的能力可以让更多的普通人从中受益,试想:在火车、汽车上一觉醒来,旅途的疲倦一扫而光;红眼航班的旅客落地后,个个容光焕发、神清气爽,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