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1981年11月18日,费孝通荣获赫胥黎奖章
1981年11月18日,71岁的人类学家费孝通因《江村经济》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1981年度赫胥黎奖章,成为第一位获得这项荣誉的中国学者。赫胥黎奖章是1900年为纪念《天演论》的作者、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而创设的,是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奖。
《江村经济》写于1938年,是费孝通攻读伦敦大学博士的学位论文,用英文写成,原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论文通过对江苏开弦弓村的农业、副业、贸易、亲属关系、习俗等诸多方面的抽丝剥茧般的全面分析,真实展示了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环境。该书曾在国外重印多次,被多家大学作为人类学教科书。该书直到1986年才由戴可景翻译成中文,与费孝通于1957年和1981年写的《重访江村》和《三访江村》一并出版。
故人
梁实秋 1903.1.6—1987.11.3

著名文学家,出身旧官宦家庭,早年留学美国。曾于清华、北大任教的梁实秋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作为30年代初《新月》杂志的主将之一的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1949年赴台湾,梁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创立台湾英语教学中心和英语研究所。其沉稳、通达、幽默的性格,酿成了独特的散文文风。散文集《雅舍小品》在港台已经再版了50多次,奠定其散文大家的地位。晚年移居美国,但始终没有加入美国籍,1987年11月3日因病逝于台北。
冯友兰 1895.12.04—1990.11.26

著名哲学家,出身书香门第,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大等多所院校任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体系,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其为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而用英文写就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成为许多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