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时,为配合依墙而建的万佛阁大殿工程,古城墙向北平移了40余米,与残存的城墙相比,拔地而起的万佛阁可谓气势宏伟,600年前的乡间小庵已毫无踪影。据民间传说,元朝末年有一名富家女子,为逃婚,削发为尼。其父得知后,后悔莫及,遂出资在此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尼众庵堂,小姐还乡入庵后,乐善好施,当地百姓为该女子的烈性所感动,纷纷到此礼拜烧香。明洪武十九年,为防海上倭寇入侵,朱元璋令建奉城城墙,万佛阁正位于奉城北城门处,遂就地重建于北门月城内,因此,有“先有万佛阁,后有奉城镇”之说。六百年来,万佛阁几经兴衰,特别是文革期间,神州宗教皆遭冲击,万佛阁也未幸免,香火熄灭,尼众离散。1989年6月,为落实宗教政策,在上海市佛教协会和新量法师主持下,重修大殿山门,法堂楼阁,古庵为之焕然一新。二十多年的修茸扩建,一万尊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请进了万佛阁的万佛堂。金碧辉煌威严壮观的万佛阁,其建筑规模和万佛之尊,在上海地区寺院中堪称一绝,不仅邻近地区香客络绎不绝,就连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等远处的佛教信徒亦纷纷慕名前来拜谒和揽胜。
奉贤还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二严寺,寺院里一对饱经风霜600多年的古银杏,虽树老中空,但每到金秋时节,依然果实累累,到二严寺磕拜的人,都要专门拜谒这两株古树。据史书记载,树上曾有凤凰筑巢,故而有仙显灵于两树。二严寺的顶楼供奉的释迦牟尼圣像,是用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重达两吨,用玉塑造佛代表了一种最纯洁的心境。二严寺始建于元代,寺内殿宇小巧玲珑,与万佛阁成鲜明对比。
桥乡的桥——散在乡间的古书
阅读奉贤的历史,不访去走一走奉贤的桥,古时奉贤曾是一个“舟楫往来如织的桥乡”。
清时统计,奉贤有桥260多座,如今,林林总总的古桥130余座,故有江南百桥之乡的美誉。
奉贤的桥几乎都是石板桥,简简单单的,透着江南水乡的清雅。如今奉贤还有百年以上的石桥12座,有30座被列为区文物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它们散落在奉贤的大河小渠,像一条条遗落的纸条,记录着奉贤的历史。
文艺行街(长三角滚灯节在奉贤举行) 摄影/方国政
奉贤最古老的通津桥,是一座石拱桥,也是上海地区为数不多的宋代石拱桥,始建于南宋嘉宝九年(1216年),距今近800年,比奉贤建县还要早510年。桥身为半圆拱形,均由石块接砌,桥面为石阶形态。这座桥远观非常美,因为有两株比石桥年龄还大,一千多岁的古银杏,为宋初所植,身高28米,古树新枝,把通津桥掩映在蔽荫下,古桥古树相得益彰,绘制出一幅震撼人心的旅游景观“寿星”图。奉贤最浪漫的桥叫弹琴桥,一听名字就充满了诗意,果然,内中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这小镇上有钱姓官员养了三位貌似天仙的女儿,其中最美的小女弹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琴也弹得非常好,两人经常到这小桥上练琴,遂生爱意,可钱老爷不允,韩重只得洒泪进京求功名。钱老爷趁机强逼小女嫁给富家子,小女伤心绝望,不久便离开了人世。韩重归来得知真相,便在桥上整夜弹奏心上人喜欢听的曲子,弹得明月隐去……
继芳桥是位于青村镇东街的三孔环龙桥,这座颇象杭州西湖上的桥,俗称为“糖桥”,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该桥雌雄座楔对接严密,桥身雕刻精致,为奉贤石拱桥之冠。据说当年这里仅是一座竹桥,摇摇晃晃不安全。一天,有一姓邹的换糖人提心吊胆地走过了桥,发誓说:“我要是有钱,一定翻修这座桥”。过了几天,换糖人到村口,一群孩子奔到村口换糖吃,一个胖男孩拿出一块像黑铁似的东西向他扔了过来,扔了两块,他一一拾起来。事后,换糖人拿了这两块东西到古物店,原来是一对金弥陀。换糖人发了财,立刻筹备上等石料,拆去破竹桥,在原址动工兴建石桥。竣工那天,换糖人站在桥顶对大家说:“这座桥是为着大家修的,以后还要靠我们的下一辈来维修,子孙后代要一直继承下去”。此桥就取名为“继芳桥”,工匠们把凿有“继芳桥”三个大字的两块条石镶在桥顶两旁,如今三字尚可辨认,用手摸上去,仿佛能感应到先人的良苦用心。
栈桥春色(奉贤海岸风光) 摄影/于惠通
奉贤的古桥千姿百态,但都是跨河之桥。跨江大桥都是近几年的大手笔。奉浦大桥、闵浦二桥的建成,拉近了奉贤与市区的距离,这两座大桥,亦是各具特色,一定也会有继芳桥的传承。
小桥傍河,人家依水,青瓦白墙,木栅花窗,这样的美景,不仅在江南的水墨画里,它还鲜活在奉贤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如果去奉贤的庄行镇和奉城镇,拿个木框框一下,放眼望去就是这样的一幅画。说起奉贤的旅游,那最光鲜的还是海和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