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AIESEC,让你自己看世界
2010-10-18 14:43 作者:文◇本刊实习记者 蔻 青

AIESEC全球与中国

AIESEC是法语“国际经济学和商学学生联合会”的缩写。这个成立于1945年的社团,全球成员平均年龄23岁,目前已经成长为完全由学生运作的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组织。

 
AIESEC2010年武汉全国年会

AIESEC通过建立了一系列国际间的学生交换项目,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开发自身潜力的平台。今天,已有超过10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AIESEC分会(简称LC),全球成员超过45000名。AIESEC中国大陆区总会成立于2002年,今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分会。

不走寻常路

詹睿,22岁,201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现担任AIESEC中国大陆区总会副主席。

和同龄人相比,詹睿所做的事情显得“另类”:在大家都忙于找工作的时候,作为大连理工大学AIESEC分会主席,他频繁地出差、处理AIESEC的相关工作;当大家忙着写论文、享受仅剩的大学生活时,他刚刚结束在AIESEC美国总会的实习,匆匆回国,错过了“散伙饭”和毕业晚会。

2010年初,詹睿已经拿到了两份国外大学深造的录取通知书。毕业后,他放弃了出国深造和寻求高薪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AIESEC中国大陆区工作。他说:“做这个决定时,自己内心的斗争并不激烈,反而是身边的人提出的怀疑更多,尤其是父母,他们希望我能出国留学,走一条‘正常’的道路。”

现在的詹睿在北京负责管理全国分会发展,领着每个月2000元的薪水。

詹睿每天的工作从处理邮件开始,他的工作对象是所有分会的主席,这些人都是在校生,只有晚上才能通过网络和他联系,因此这也是詹睿最忙碌的时间段。而白天,他需要分析和解决分会主席提出的问题。

亲自实践和处理问题,是AIESEC一贯的宗旨。詹睿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就需要自己学习新知识,不断补充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研究相关的软件,培养自己从宏观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AIESEC,能接触到很多“传奇人物”。詹睿印象最深的是清华分会上一届的主席,“她是那种想做到最好的人,为了能做AIESEC的全职,她能做到休学两年,跑去美国总会做了一年副主席”。

詹睿敬佩她的勇气,她告诉他“认准的事情,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去做就是了”。詹睿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在美国实习时,詹睿才真正感觉到AIESEC在全球的影响力远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詹睿解释道:“很多年轻人选择在AIESEC度过自己的‘间隔年’(gap year)。就是在毕业后的一年里,选择到非营利性组织去当志愿者,去海外实习,或仅仅是出国旅行,这样可以在真正的事业开始以前,积攒更多的人生经历。”

詹睿认为这些经历是不可能在三四十岁之后再获得的,因为那时人就该去承担更大的责任。AIESEC的存在正是为年轻人搭建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平台。

AIESEC提出了“培养年轻人领导潜力”的理念,詹睿说:“我们并非要去直接影响和改变社会,而是培养出具有领导力和创业家精神的年轻人,当他们成长并真正步入社会各行各业后,通过影响所在的企业和组织,来改善社会。AIESEC将这称之为创造‘社会发动机’。”

谈到一年工作结束后的打算,詹睿显得信心十足且目标明确:“会出国读书,自己在知识上的积淀还不够,况且我想继续出国去拓展视野,接触更多的人和想法,不想把自己封闭在小圈子里。”

詹睿有一个去联合国工作的梦想:“我最想去的是儿童基金会,但是,去联合国工作必须要有硕士学历,因此继续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校园内外

范雪飞,21岁,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现任AIESEC人大分会主席。

高中时,范雪飞就被一位人大的学姐通过AIESEC在澳大利亚的实习故事打动。“那时就下决心要加入,高考选填志愿的时候,有没有AIESEC分会也成了一条重要的考虑标准。机缘巧合,2007年进入人大分会后,那位学姐正好是当时的主席,一年之后,我又成为了她的接班人。”她说。

“担任主席前我在出境交流部工作,就是帮助交换成员们在网络上寻找并匹配海外实习项目,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AIESEC分会由成员和交换成员组成,均为在校生。前者负责接收、输送实习生,并寻找接受AIESEC实习生的企业或组织;后者则代表各个分会,完成为期4周到1年的海外实习。

回忆起那时的工作,范雪飞说:“出境交流部需要在网上和国外沟通,因为有时差,经常要挑灯夜战,十分辛苦。但实习生回国后会与我分享他们的‘神奇’故事,历数这份经历带给他们的改变,让我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