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亚运会将给广州带来什么?
刘江南: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这是我对举办大型赛事的理解。主办权就是发展权,我们可以通过主办权的资格来向国家申请到非主办方的各种支持,使人流、物流、信息流在瞬间集中在一个地方;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吸纳注意力的时空表征,主要是指对经济的影响,举办亚运会可以吸引世界各国的注意力。时间越长,影响力就越长,我们从确定举办之日就开始宣传亚运会;空间范围越广,空间影响力越大,从体育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从广州扩展到珠三角,扩展到全国,全亚洲。
亚运吉祥物“吉祥如意乐洋洋”
现在,我们在广州的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投入了两千多亿,对广州的推动是必然的。
今日中国:场馆的赛后利用,是如何计划的?
刘江南:在场馆建设上,广州亚运会做到了“规划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功能的多样性、建筑的实用性、管理的科学性、使用的效益性”。亚运会的场馆都远离城市中心,分布在城市周边,虽然会在比赛期间给媒体或观众带来不便,但是,从长远看,这种规划会更有利于场馆周边的市民利用场馆。同时,比赛期间的广州的交通是有保障的,不用担心比赛期间的交通问题。
场馆的赛后利用,是有序的合理利用,将投入和产出成为良性循环。我们对场馆采取的是“一场一馆一方案”的管理方法,具体做到有效利用,给广州市民提供体育运动的均等化。
今日中国:广州亚运会如何体现岭南文化?
刘江南:岭南文化有许多元素,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广州的饮食、粤剧、武术等,都是岭南文化。广州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州的这种开放、包容以及广州人的务实、肯干的特点更是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亚运会的项目设置上,新增14个项目,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其中龙舟,便代表了岭南的文化特色。
广州市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也属于岭南文化。广州的羽毛球被称为“市球”,还创下了四个“一流”:一流的运动技术水平,拥有7位世界冠军、2位奥运冠军;一流的群众普及,近三百万人打羽毛球;一流的举办国际大赛的能力,“苏迪曼杯”、“汤尤杯”以及中国羽毛球公开赛连续6年在广州举办,现在正在申请世界锦标赛;一流的羽毛球培训中心,世界羽联的两个培训中心,其中一个是在广州;一流的市场开发能力,我们举办的大赛,没有一次是政府全额拨款的,我们都是通过市场来支持。
从亚运会会徽、亚运会吉祥物、亚运会会歌到我们的亚运城,都包含有岭南文化特色。亚运城建筑突显岭南风格,楼宇屋顶都是岭南特色的镬耳墙;亭、台、榭、廊等仿古园林建筑,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工艺都展现了岭南建筑特色。
今日中国:与北京亚运会、多哈亚运会相比,您如何看待广州亚运会?
刘江南: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当时中国经济刚起步,亚运会更多的起到了凝聚人心的政治作用。2006年的多哈运动会是一场奢华的亚运会,是一次财富的体现。通过多哈亚运会,阿联酋成功转型为西亚的政治、经济的中心,现在多哈正在申办奥运会。
我们主张的是节俭办亚运,“一分钱当两分钱用”,我们是巧妇“妙”为少米之炊,我们要给人们展现一个有特色的亚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