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丽的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历史上的人文故事还很多,最著名的是松江才子陈子龙与江南才女柳如是,在九峰三泖间演绎的一段人称“文采风流传递真,才子佳人真恋情”的爱情故事。
秦淮八艳早已随着漫天卷起的烟尘走远,但关于他们的风流韵事,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她们不是无情无义的娼女,而是有忠贞侠气的才女。柳如是对松江志士陈子龙可谓一见钟情,在一次宴席上结识后,柳旋以儒生打扮,亲自登门拜访说:“风尘中不辨物色,何足为天下名士?”此事王国维有评价,在题写柳如是《湖上草》时云:“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秋,陈子龙与柳如是成双成对在佘山地区,可谓形影不离,并留下许多佳作,例如陈子龙的“含情不语春宵事,月露微微尚落花”,柳如是的“从今互为意,结想自然深”,“美人晓帐开红霞,山楼阁道春风斜”等等。如果不是醋意大发的陈夫人让陈子龙不知所措,柳如是就不会离开佘山,也许就不会遇到那个以“水太凉”为由不肯以死殉国的堂堂东林泰斗、清流领袖钱谦益,柳如是也就不会自沉以没,以表忠心了。不管怎么说,有故事的山,是有韵味的。
松江区的广富林遗址公园效果图
佘山分东佘山和西佘山,东佘山景色优美,环境清幽,有佘山森林公园,有很多鸟儿在那里唱歌。西佘山更有文化味道,中国第一座天文台——佘山天文台以及佘山天主教堂,著名的秀道者塔都坐落在西佘山。
走进佘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历经风侵雨蚀,巍然屹立在山顶上的天主教堂,没有人不被这座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的辉煌壮丽所折服。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1年),1925年-1935年扩建而成,既可以看到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又可以找到中国建材与雕刻的传统建筑手法。教堂最多可以容纳4000人,其雍容华贵和雄伟的风度与气势,让人一走进就感觉神圣。如今佘山已成上海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每年的圣母月,来佘山朝圣者人山人海。
近几年,佘山脚下不仅挖了占地四百多亩的、与黄浦江相通的月湖,而且建了一个偌大的植物园。各种树木才刚刚睡醒,青的山,绿的水,一望无尽的树林,峰泖相依,山水相连,“三泖凉波鱼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的华亭美景又要重观人间了。
到松江还有两个必去的地方,泰晤士小镇和松江大学城。
泰晤士小镇是一个以莎士比亚的故乡小镇为原形,融入了英国各历史时期建筑特色的小镇,正像英国《卫报》报道:“在中国建设的洪流中,一些惊人的事正在发生:采纳乔治亚时代风格而放弃现代摩天大楼,欣赏英国田园绿意而摒弃混凝土广场,选择围合式鹅卵石小路而非常见的八车道高速公路。浓缩英国五百年建筑精粹于一个五年建设项目中,泰晤士镇带来的是英国都铎式建筑的别墅,亲水的维多利亚式红砖商店和以树、草坪、落叶小道围合而成的远离尘嚣的住宅区。”典型的英国文化、英国气息,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泰晤士小镇生动体现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海派文化精神。
松江区的泰晤士小镇
松江大学城是一座不设围墙只用绿化带或河流划分7所校区的大学城。7所大学的建筑物风格鲜明,各具特色,连成一片又气势非凡。云间自古多学府,诗画版的大学城,让参观者无不欣喜地称此为最美的大学城。
在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岁月中,松江一直是古代上海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如今却成了上海的卫星城,她的心态如何呢?蓬勃又充满生机的松江新城,让人们看到了松江的希望,松江开始接受都市的辐射影响,都市经济都市文化推动着松江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继浦东、闵行之后的经济强区,并荣获国际花园城市C级区金奖第一名,这是上海首个“国际花园城市”。松江,在新的位置上依然鹤立。
临走时,松江的朋友请我到石湖荡镇看黄浦江源头。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看黄浦江从远方姗姗走来,想起松江的别名“云间”,行走在白云缭绕的地方,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白云生处有人家”,人间天堂是松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