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雄二陆,首先要说中华第一帖“平复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法藏品中有一件按年代编号排在第一的书法作品,它是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平复帖》,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著名文物鉴定家启功先生称赞它是“墨皇”。《平复帖》是陆机写的一封问候友人的短信,只有9行84个字,没有标点符号,至今没人能认全读懂,但它的秃笔、燥墨,犹如枯藤的艺术境界,一直被后人所追寻。
松江九峰中最西北处的一座小山峰小昆山,便是陆机、陆云的故乡。王安石诗记:“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陆机、陆云是东吴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两人相差一岁。随着晋的东征,吴的覆灭,兄弟俩退居故乡九峰一带攻读诗文。
陆机写出了可以和贾谊《过秦论》并论的《辩亡论》和前无古人的《文赋》。《文赋》是第一篇探讨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问题的文章。而且陆机是第一个提出文字亦言情的人,在他之前讲的都是言志,仅凭这一点陆机便可不朽。陆云有《春节帖》传世,被中国最早的一部书法丛集《淳化阁法帖》收录。《淳化阁法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的书法墨迹,被称为“中国法帖之冠”。
本来两位完全可以专心于学问,但他们毕竟是英雄的后人,二陆从云间出山来到日下“洛阳”,作为大都督的陆机带着20万兵马,打了汉魏之后最惨烈的一仗,当陆机听到来抓他的脚步声,镇静地脱去戎装换上白衣,留下一句“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李白有诗赞曰:“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他觉得陆机对家乡的眷恋,比李斯临刑时说的“上蔡东门逐狡兔”更坦然更具人情味和英雄本色,陆机和陆云兄弟是上海男人永远的骄傲。位于小昆山半山腰“二陆草堂”,朝拜者络绎不绝。
山青水秀的松江,孕育了陆机、陆云、赵孟頫、陶宗仪、徐阶、董其昌等一批文人雅士,据史载,明清松江出了五百多位进士。明代的云间学派、云间画派、云间书派为推动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国内外召开了多次董其昌研究大型研讨会,还有大量关于董其昌的论文与专著问世。董氏书画艺术,一时成了热门的研究课题。
董其昌才华俊逸,在官场一路升迁,直至当上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权至内阁,官至一品,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他经历6代皇帝,从政近40年,但史学家没有把他列入循史传、忠义传、儒林传,而把他列入“文苑传”,这足以说明他登峰造极的书画造诣。
据说,董其昌17岁会考时,因为写字较差,考官将文才本可名列第一的他改为第二,却将字写得比他好的他的堂侄董原正拔为第一名。此事对他刺激很大,这个挫折激发了他锲而不舍的凌云壮志,用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创造了明末清初的艺坛神话,其文化影响力穿越时空,历久弥深。
康熙皇帝对董其昌的书画极为推崇,挂在房间朝夕相处,张照、刘墉,甚至乾隆皇帝都以“董书”为楷模。如今,松江依然为出了董其昌这样杰出的艺术家而为艺术界所关注。
佘山,上海之颠
位于上海西南的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可以说是一座神奇的公园,人们很难想象到,这块都市人的休闲宝地2000年前曾是山水幽幽、草木深深的皇家猎场。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由12座山峰组成,历史上称此为松郡九峰。因其中的佘山是当地行政镇名称,故称佘山地区。12座小山峰高不过百米,由西南趋向东北,蜿蜒连绵13公里。在这些山峰的西北有方圆数十里的泖河,泖河分为大泖、圆泖、长泖,俗称三泖。故又有三泖九峰之称。据专家分析,这里是长江三角洲最早的地质标志之一,是上海最早成陆的地区,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胜迹屐痕——松江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松江古时的别称“五茸”,是指古代松江九峰一带的五片较大的草地,而北宋《华亭图经》记“吴王猎所有五茸,茸各有名,在华亭谷东”。加之当地农民挖出的一件春秋时期青铜尊,专家鉴定为皇家贵族遗物,更能说明此处为皇家狩猎之地。佘山别名“兰笋山”,相传很早以前,佘山处处兰花摇曳,一位知府前来赏兰。突然一阵大风袭来,风过花落,知府大怒,扬言下次再见风吹花落唯山民是问。聪明的佘山人在兰花周围种上竹子以挡风,没想到竹子越长越多,兰花丛中全冒出了竹笋。人们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竹笋都散发出兰花的芳香,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第二次巡幸到佘山时,品尝了带有兰花香味的笋,当即赐名此山为“兰笋山”。“待得佘山新笋出,兰芬沁齿劝加餐”,上海人都会这样劝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