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一个美国医生在中国的传奇
2010-09-16 11:29 作者:曦 文

经过艾格尼斯和路易的介绍,马海德认识了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他们称马海德为中国革命热情而可靠的支持者。马海德因此得到宋庆龄的喜爱,俩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夫人去世。

1936年,由于国民党对陕北的中共革命根据地实施了严密的封锁,当时在保安的毛泽东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毛泽东给宋庆龄写信,希望能有一个“诚实的西方新闻工作者”访问该区,并把他的见闻告诉全世界,还要有“一个训练有素的西医”来帮助正在开始建立的医疗工作。宋庆龄选中了在北京燕京大学教新闻的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

在奔赴西安的火车上,斯诺记述了同行者马海德的话:“你知道,性病是能够不费事地防止和治愈的,而上海的存在,就是要培养和传播性病。在上海这是一桩大买卖,经营者是有组织的黑社会帮派,受到租界和国民党华界警方的充分保护。在医生这一头也有许多钱可赚。”“我不是为了给黑社会流氓当个性病的骗人医生的。也许那些在北边的人是真心要终止这类事,我要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样。”

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他留了下来

斯诺采访中共的领导人时,马海德也在场,他很快通过这些谈话理解了中国革命。

马海德和斯诺住在窑洞里,吃着很简单的食物——大白菜、土豆、汤、大蒜、辣椒和小米粥,因为他们是“特殊的客人”,偶尔有白面馒头代替玉米面做的窝头。小米是用亚麻子油煮的,吃起来有股腥臭味。马海德吃不下小米,总是胃痛,因而越来越瘦。

正当斯诺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时候,马海德也应毛泽东的指令,对当地红军和老百姓的医疗卫生条件做了详细的了解并写成报告。毛泽东很满意,委任他为“部队卫生部的医疗顾问”。那时,马海德是根据地唯一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医生。

10月,当斯诺离开了保安去写他著名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马海德却留了下来,放弃了上海的富裕生活。

他的朋友之一沙波理,也是《马海德传》的作者,解释了马海德最终留下的原因:“他最初来到红色根据地时,只是一个同情的旁观者,但是上海的生活教育了他,他认为国民党日薄西山,他听了毛的讲话并和根据地会说英语的中国人做了多次长谈以后,他看到这些英勇的中国人虽然被攻击、被赶到遥远而干旱的山区和沙漠的那一角,受威胁、穷困、匮乏,但却始终保持生气勃勃的乐观情绪,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建设的社会是帮助普通人。”

不仅留了下来,1937年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正式党员前,组织上带他去看了一具刚刚被地主武装砍头的共产党员的尸体,他们对他说:“你已申请加入共产党,如果你被敌人抓住,这就是你的下场。你肯定想要参加?”马海德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脸色苍白,感受到了斗争的残酷,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从零建起的医疗体系

1937年初,中共从保安转移到延安时,延安没有医院、门诊部或任何卫生设施。马海德终日骑在马上,他到处看病,在窑洞里、在大树下、在田野里,他无法顾及环境肮脏、条件艰苦、而且他本人也有被感染的危险。“医生不能等病人,要去找病人”是他一直遵守的原则。

 
在延安,马海德获得了爱情,1940年3月3日和苏菲结婚

有一次,马海德的好友路易·艾黎参加代表团访问延安,在马海德的家里谈到深夜。“一个农民提着盏纸灯笼来到门口,乔治(马海德)赶紧整理好药包,冒雪徒步而去。他回来的时候咖啡已经煮好。但他还没有喝完第一杯,又有一个人在门外呼唤‘马大夫!马大夫!’他又拿着药包走了。他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艾黎说。

马海德心肠好,为人诚实而且行医既负责又有效,他还很快学会了当地土语,差不多人人都喜欢他。共产党的高层领导如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等、不识字的农民、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士兵、老共产党人、妇女、儿童……都来找他看病,他几乎成了全科大夫。而且,还经常有人求他给修理手表、眼镜、钢笔、打火机等等。“他们认为博士就什么都会干。”马海德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