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一个美国医生在中国的传奇
2010-09-16 11:29 作者:曦 文

 

马海德 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布法罗市。1927年考入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1929年考入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医科;1931年从瑞士日内瓦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性病和麻风病专家,他早年即投身于中国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他毕生为这些病的患者解除病痛,为在中国消灭性病和在2000年全国争取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作出了贡献。1988年10月3日病逝于北京。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北京后海边一个拾垃圾的老妇人,看到一个满头白发、隆鼻、深眼窝的外国老头时,立即走上前,“马大夫,马大夫,您看看我的手?”那个被称为马大夫的人,扶着她的手,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会儿,温和地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第二天老妇人如约而至,马大夫已经等在那里,他手里拿着药膏、纱布,还有一双手套,极其耐心地教老妇人如何涂药,如何用纱布包好,并嘱咐她一定要带手套。同年10月6日,马大夫去世的第三天,当他的家人准备去医院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发现那位老太太跪在了家门口……

为所有人看病,是马大夫坚守了一生的信念。马大夫的中文名是马海德,他的中国病人称他为“马大夫”,熟悉他的人叫他“马老”或是“老马”,他的外国朋友则叫他“乔治”。

 
1922年与弟弟妹妹合影。自左至右:小妹费里达、马海德、弟弟约瑟夫(中坐)、大妹莎菲亚

他的本名是乔治·海德姆,出生于美国,父母是黎巴嫩人。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马海德是谁,但是对于7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他是一位消灭了中国性病、麻风病的最伟大的医生。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第一个到达陕北红区的外国医生(1936年),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1937年),他也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1950年)。他的朋友,中国问题专家沙波理(Sidney Shapiro)评价马海德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这个对中国至关重要的半个世纪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早到达陕北红区的外国医生

1933年,23岁刚刚从医科大学毕业没多久的马海德为了庆祝获得博士学位、为了看看他眼中神秘的中国,和他两个朋友选择中国上海作为暂时的落脚点。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短暂停留,却是一生。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然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年轻的医生马海德和朋友们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富足的生活让他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然而贫富悬殊也让他的社会良知受到震撼。他看到很多人因为贫穷,只有快死了,才被送进医院治疗,街上经常有冻死、饿死的人,年轻人因抗议不满而被枪杀,缫丝厂的童工,手都露出了白骨……

朋友们失望之下,回美国开诊所了,马海德却留了下来。他开始频繁出入一家出售开明书刊的书店,在那里认识了左翼美籍作家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和传奇人物路易·艾黎,当时俩人正积极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他们一起学习各种进步书籍,包括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马海德还经常利用医生的身份秘密护送被追捕的共产党人离开上海,他不再沮丧和愤怒中国的不幸,而是积极地行动起来。



1   2   3   4   5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