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民办大学:在尴尬中求生存
2010-09-14 14:55 作者:丁小谷

而今,民办高校又面临着新的难题:生源锐减。一份来自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民办高校的招生数量普遍下降一半左右,其中民办大学较集中的西安下降最多,招生数量只有往年的两三成。

从野蛮生长到遭遇生源危机,民办大学随着教育政策起伏,被戏称为“教育部门打个喷嚏,民办学校就感冒;多打几个喷嚏,民办学校就会发烧”。但多年来一直不变的是,民办大学的招生批次始终在公办院校之后。

不要走老路

据了解,大部分尤其是早期成立的民办大学,是通过学费来积累资金,因而生源危机对他们便是“生存危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表示,民办大学生源急剧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危机后留学费用的降低,让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自费留学;大学生普遍就业难打击了学生报考民办大学的积极性;还有便是多年来在办学质量上累计的负面问题,让学生及家长退避三舍。

 
北京多所民办高校在火车站出口接待新生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蒋国华通过实地调研,编撰了2009年、2010年的《中国民办大学报告》。在他看来,民办高校招生遇冷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在于中国绝大多数民办大学依然走的是一条公办大学走了60年的、目前还在走的、实践证明是‘比较落后’(中共十六大报告语)的老路”。

他认为,在大众化和普及化时代,占大学总量95%-99%的非研究性大学,其基本使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培训站”。

蒋国华在文章里写道:“中国绝大多数大学没有醒来,绝大多数公办大学还在做着欲跻身‘研究型’大学之列的美梦;他们既没有‘知识贡献’能力,又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加冕‘综合研究型’、‘研究综合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综合研究教学型’等等桂冠,拼命想挤进那个1%。这对新生的中国民办大学是历史赋予的又一个难遇良机。”

这个观点虽尖锐,但其实并不十分新颖。从创办之初,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便是民办大学的办学导向。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民办大学能将这点落到实处?

2003年,北京吉利大学依托吉利制造集团的优势创办了汽车学院,目的是培养吉利集团自己需要的人才。今年6月份,吉利大学宣布将与清华北大等名校联合培养1000名研究生,每名研究生由吉利大学导师、联合院校导师及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习,意在为吉利的海内外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汽车学院带头人张国强曾在汽车维修一线、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认为,吉利汽车学院7年来最重要的经验依然是“紧贴市场需要”。

在他看来,这是吉利大学其他部分专业生源锐减,而汽车学院还能相对稳固、明年将扩招至近2000人的最主要原因。不过,吉利集团显然无法消化这么多学生,能够去工作的只是一些佼佼者。

“我们跟综合大学完全是两个路径,跟他们拼理论拼研究,我们毫无疑问没优势;但若论动手能力,可能更胜一筹。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在实训基地里练习。我们能做的只有扬长避短。”张国强说。

西安翻译学院则显得更为激进,早在2004年,他们就成立了一支学制5年、全封闭外语环境、有机会赴美国带薪实习但是不颁发学历的“敢死队”,由101名学生组成。校长丁祖诒对媒体称,其中的学生多次拿下全国的英语竞赛奖项,并在海外的工作岗位中表现突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