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民办高校又面临着新的难题:生源锐减。一份来自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民办高校的招生数量普遍下降一半左右,其中民办大学较集中的西安下降最多,招生数量只有往年的两三成。
从野蛮生长到遭遇生源危机,民办大学随着教育政策起伏,被戏称为“教育部门打个喷嚏,民办学校就感冒;多打几个喷嚏,民办学校就会发烧”。但多年来一直不变的是,民办大学的招生批次始终在公办院校之后。
不要走老路
据了解,大部分尤其是早期成立的民办大学,是通过学费来积累资金,因而生源危机对他们便是“生存危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表示,民办大学生源急剧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危机后留学费用的降低,让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自费留学;大学生普遍就业难打击了学生报考民办大学的积极性;还有便是多年来在办学质量上累计的负面问题,让学生及家长退避三舍。
北京多所民办高校在火车站出口接待新生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蒋国华通过实地调研,编撰了2009年、2010年的《中国民办大学报告》。在他看来,民办高校招生遇冷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在于中国绝大多数民办大学依然走的是一条公办大学走了60年的、目前还在走的、实践证明是‘比较落后’(中共十六大报告语)的老路”。
他认为,在大众化和普及化时代,占大学总量95%-99%的非研究性大学,其基本使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培训站”。
蒋国华在文章里写道:“中国绝大多数大学没有醒来,绝大多数公办大学还在做着欲跻身‘研究型’大学之列的美梦;他们既没有‘知识贡献’能力,又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加冕‘综合研究型’、‘研究综合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综合研究教学型’等等桂冠,拼命想挤进那个1%。这对新生的中国民办大学是历史赋予的又一个难遇良机。”
这个观点虽尖锐,但其实并不十分新颖。从创办之初,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便是民办大学的办学导向。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民办大学能将这点落到实处?
2003年,北京吉利大学依托吉利制造集团的优势创办了汽车学院,目的是培养吉利集团自己需要的人才。今年6月份,吉利大学宣布将与清华北大等名校联合培养1000名研究生,每名研究生由吉利大学导师、联合院校导师及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习,意在为吉利的海内外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汽车学院带头人张国强曾在汽车维修一线、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认为,吉利汽车学院7年来最重要的经验依然是“紧贴市场需要”。
在他看来,这是吉利大学其他部分专业生源锐减,而汽车学院还能相对稳固、明年将扩招至近2000人的最主要原因。不过,吉利集团显然无法消化这么多学生,能够去工作的只是一些佼佼者。
“我们跟综合大学完全是两个路径,跟他们拼理论拼研究,我们毫无疑问没优势;但若论动手能力,可能更胜一筹。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在实训基地里练习。我们能做的只有扬长避短。”张国强说。
西安翻译学院则显得更为激进,早在2004年,他们就成立了一支学制5年、全封闭外语环境、有机会赴美国带薪实习但是不颁发学历的“敢死队”,由101名学生组成。校长丁祖诒对媒体称,其中的学生多次拿下全国的英语竞赛奖项,并在海外的工作岗位中表现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