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地球的保健卫士,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积极发展和严格保护森林资源,为减缓世界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树造林
中国政府始终把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1978年以来,先后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沿海、平原、长江中上游、太行山、京津周围、淮河和太湖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地区实施了一系列防护林建设工程。1998年调整林业发展布局后,相继启动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等地区防护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六大工程。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公民持续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8年来参加义务植树达121.1亿人次,义务植树563.3亿株,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好的植树运动。中国实施了时间跨度最长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实施期长达73年;实施的头30年,已累计造林保存面积3.67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同时,中国实施了投资规模最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工程实施10年来,完成造林任务4.03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中国是世界上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人数最多、效果最好的国家。
中国还实施了覆盖范围最广的防沙治沙工程,工程覆盖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使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全国土地沙化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实现了历史性逆转。中国实施了保护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10年来,有效保护了15.6亿亩天然林,工程区森林蓄积净增4.6亿立方米,对全国森林资源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012处,总面积达到1.2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8%。此外,中国大力开展“身边增绿”行动,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981年的10.1%提高到37.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9.71平方米,推进了城乡绿化,减缓了气候变化,改善了人居环境。
25年减排51亿吨二氧化碳
为了保护森林,中国先后出台了9部林业法律、15部林业行政法规、43部林业部门规章、300余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形成了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和以林政管理为主体,资源监测、监督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多次实施了打击乱砍滥伐、乱征乱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严防严控森林灾害,着力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