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中国企业的减排行动
2010-09-08 15:55 作者:本刊记者 矫枫

 

 
2010年7月6日,深圳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同时,比亚迪公司的F3DM低碳版豪华型汽车同期上市。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自2003年进军汽车产业以来,比亚迪一直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今年3月上市的比亚迪F3DM低碳版,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汽车,不仅降低了油耗及排放,更极大的提高了动力和操控性能,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的多种能源补充方式。比亚迪e6是一款为出租车行业设计的新能源车型,其百公里能耗为21.5度电左右,且电能储备输出的动力非常强劲,10秒内可以迅速达到车速100KM/h以上,车上配备的3c充电大大缩减了充电时间, 15分钟左右就能充满80%的电能,续航里程达到了300km。当车辆长年使用废弃后,车身铁电池含有的化学物质均可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今年5月,比亚迪与戴姆勒奔驰合作在中国开发电动汽车,比亚迪提供核心动力电池技术,未来合资公司将成立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

自觉担当社会责任

除了自身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到宣传、倡导节能减排的活动中。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中国企业家“组团”到哥本哈根,举行“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发表“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 ,承诺将积极响应和配合中国政府环境保护的国际承诺,努力探索与自然和谐的低碳经济的增长方式,使企业成为认真承担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责任的企业公民。

 
2007年4月29日,万科公司推出国内首幢新型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之一,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关注并倡导对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住宅工业化、装修房和开发绿色建筑科技,是万科积极倡导并推行的主要节能措施。

与传统施工住宅相比,工业化住宅每平方米能耗降低20%,水耗降低63%,木模板节省87%,建筑垃圾减少91%。早在2003年万科就开始实行住宅标准化运动,不仅在集团内快速复制了许多由多层公寓和情景洋房组成的住宅小区,还进行了标准化的设计和研发。2004年,万科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工厂化工作,成立了工厂化中心,开始了工业化住宅的研究工作。2008年,万科已经竣工交付的工业化住宅产品面积达到7.4万平方米,同年新开工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2010年计划工业化开工面积达到100万平米。

今年3月27日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万科在中国30多个城市的办公室和200多个社区参加,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被任命为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企业推广大使。今年4月,万科公益基金会还联合上海世博局和腾讯公益基金会,启动了“零公里行动”,这是国内首个倡导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行动的民间环保活动。

蒙牛集团是中国最大奶制品公司之一,其在行业内率先倡导“绿色产业链”新标准,并宣布将启用FSC森林认证新包材,成为国内奶业率先实施绿色包装计划的乳品企业。今年6月,蒙牛携手绿色帐户,在上海100个社区展开为期一年的“喝完压扁 支持回收”生态公益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牛奶包装的可回收性,告诉消费者如何更加方便快捷的回收牛奶包装。

在新闻出版业,媒体除了积极报道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实行节能减排行动中所做的努力,引导普通市民提高环保意识,还身体力行地参与到行动中。2008年,中国第一本100%由再生纸印刷的图书《阿米》面世,首印5万本,节约了313 棵树工、1840立方米的水、11000度电,少用了5500公斤的化工原料。当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数十家大型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再生纸的使用,比例接近30%。2009年,北京弘文馆、先知先行两家图书公司又率先签署绿色出版承诺书,逐步加大再生纸的使用比例,并在3年后达到所有出版物使用再生纸的目标。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