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央企业去年共投入878.4亿元人民币实施节能减排,与2005年相比,2009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5.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8%,化学需氧量减少33.04%,已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而且,到今年7月14日,全国22个省区市对高耗能企业已全部取消了地方实施的优惠电价措施,所有高耗能企业开始执行新的差别电价政策。政策的压力无疑也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
实施“绿色煤电”计划
截至2008年底,煤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占75%左右,预计到2020年仍将占60%以上。未来,中国燃煤发电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固定排放源,因此发展清洁煤发电成了煤电企业的必由之路。
所谓“绿色煤电”技术,就是以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为基础,以联合循环发电为主,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利用或封存的新型煤炭发电技术。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就启动了IGCC技术的研究和论证,并且在“八五”期间,以西安热工研究院为组长单位的IGCC技术课题组完成了“中国IGC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1994年,山东烟台IGC电站示范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相继启动并于1999年正式立项,IGC电站也被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中“中长期电力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
2004年,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12%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率先提出“绿色煤电”计划,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绿色煤电”近零排放示范电站。2005年,华能集团联合国内的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神华集团等大型能源公司,成立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绿色煤电”计划。2008年,在北京热电厂建成了中国首座年捕集能力3000吨的二氧化碳捕集试验示范系统;2009年在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年捕集能力12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2009年7月,中国第一座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并建设的IGCC示范工程在天津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将投入运行。
2009年7月6日,华能绿色煤电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示范电站天津临港工业区开工建设。该电站将成为我国最环保的燃煤示范电站。
绿色煤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文斌介绍,“绿色煤电”计划的目标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达到污染物和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煤基能源系统,并使这项技术在经济上可接受,逐步推广应用,实现煤炭发电的可持续发展,使煤电也成为清洁低碳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