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消失的边缘 ——一次挽救少数民族文化的征程
2010-08-17 15:06 作者:文◇郭 萍

早在地震前,因为完好地保存着羌族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阿尔村就已经成为众多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及社会活动家们研究的样本。不断有人来到阿尔村,考察、访问、拍摄,阿尔村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看着那些“外村人”来到自己家中,对自己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平时所吃、所穿、所说和所诵的东西有了另外的价值。村里的儿童合唱团也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出,羌绣、羌笛甚至释比的表演也能在北京、深圳看到了。然而,阿尔村人只是被考察和记录的对象,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真实和被曲解的地方。至少我来之前看到的资料和真实所见有着显著的不同。

我们的项目尽可能地使提问和引导不那么主观,而是听村民们讲述。正如CHP反复强调的理念:阿尔村人视为项目的主体。也许他们的文字不够华丽流畅,拍摄的DV没有那么尽善尽美,相片并非工整鲜亮,录制的释比讲述的羌族传说带着浓浓的川西口音,但这才最接近真实的阿尔村,是村民自己眼里、口中、心上的阿尔村。

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村民们举办了他们一直渴望的、传统的羌历年活动。羌历年——羌族的新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2009年是公历11月17日)举办。按照羌族的传统,羌历年期间会举办一系列祭祀和庆祝活动,但是地震后阿尔村由于重建家园任务繁重,还未举办过羌历年活动。我们的目标之一,也希望看到村民尽快恢复这一古老传统。

由于地震,被迫放弃了半山腰白家夺寨村民更是充满渴望。18日,依然是漫天大雪,在他们往年过羌历年的一小块平地上,村民们点燃了高高的柴堆,老释比敲着羊皮鼓开始唱起神秘的经文。鼓声与唱经声随着雪花飘散开来,火光映衬得大家的脸都是红红的……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8级法律史博士研究生,“阿尔村羌文化保护”项目志愿者小组成员。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