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后,两岸双向旅游往来日益密切。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周庆雄4月20日透露,2010年首季大陆游客来台达三十四万多人次,首次超过台湾接待的日本游客。
虽然大陆游客赴台呈上升趋势,但是很多大陆人搞不懂台湾人的某些用语。由于双方数十年相互不来往,造成了文化上的隔阂。某些约定俗成的用语或外来语的“翻译”不同,产生了两岸之间理解上的差异。
例如:大陆的“输液”,台湾则说成“打点滴”;治疗青光眼需要的“激光”,台湾话则音译成“镭射”。
在台湾,土豆叫做“马铃薯”,西红柿唤做“番茄”,西兰花叫“花椰菜”,圆白菜叫“高丽菜”,扁鱼叫“鲳鱼”,海蛎子叫做“蚵仔(牡蛎)”。
普通话“农民工正在吃盒饭,台湾话是“打零工的正在吃便当”。
工作累了,去“桑拿”、泡澡、做足疗。台湾话则是去洗个“三温暖”。
集装箱叫“货柜”,团伙叫“帮派”。
出门“打的”是“叫一部出租车”;向“领导作汇报”是“找上司作报告”。
在大陆,民以食为天,进门经常看到的是“厨房”。在台湾,为了装门面,最先看到的是“客厅”,台湾人的餐厅通常坐落在屋子最内侧。
台湾的男人,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政治和女人”;支持“泛蓝”与支持“泛绿”的壁垒分明,大家可以辩论得面红耳赤。吵累了,可以休兵,改谈女人,反正是你爱燕瘦,我爱环肥,无所谓。在大陆,男人谈得最多的是“足球”,你是“曼联”的粉丝,我是“AC米兰”的支持者,一起看踢球,火药味十足。
有钱的台湾男人,在大陆“包二奶”;有钱的大陆男人,在台湾“养情妇”。
在大陆,夫妻之间任何一方出轨,没有“通奸罪”可以处罚;在台湾,婚姻是一纸契约,通奸犯“妨害家庭罪”,要坐牢。
当被问到贵姓?在大陆,通常的回答是“免贵,姓王”;在台湾,回答是“敝姓王”。
骂人的脏话,都与被骂人的母亲有关。台湾骂人是“三个字”或“七个字”。大陆则是“五个字”(奇怪,为什么都是奇数?)
大陆使用的官话是普通话,亦即以满族人说的北京话为本,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大陆的语文,台湾叫做国文。
在街上看到的标语,大陆多是“宣传性”标语,在台湾则多是“抗议性”的标语。
大陆使用简体字,台湾使用繁体字。
有钱有势的人,在大陆的北方叫做“大腕”或“大款”,台湾人被称之为“大尾”。
军人踢正步的姿势,大陆是俄式的“双手左右摆动”。台湾则是美式的“双手上下摆动”。
在大陆,坐火车(长途汽车)有卧铺。在台湾,因路程短,没有卧铺车。
生育政策,大陆推行“一胎化”。台湾是“一个不嫌少,两个刚刚好”。
人力三轮车作为交通工具,普遍存在于大陆的城市。在台湾,此种交通工具已经绝迹。
称呼妻子,大陆人惯用“爱人”、“我老婆”、“虎儿的妈”、“俺对象”。台湾人惯用的是“贱内”、“拙荆”、“内人”、“阮兜煮饭的”、“阮某”、“我老婆”。因文明程度或地区不同而不同。(连战则称其老婆为“我的夫人”,因为她始终是官夫人。)
网络非法入侵者,在大陆称之为 “黑客”,在台湾叫做“骇客”。大陆人所谓的博客,在台湾称之为“部落格”。
谈到喝酒的量,大陆的说法是“我昨晚喝了一斤白酒”。在台湾则说:“我昨晚喝了一瓶高粱”。前者按“量”计算,后者按“瓶”度量。
“请各位旅客抓紧时间尽快登机”,是大陆机场经常可以听到的广播。在台湾,不做类似的催促性广播。“抓紧”时间,在台湾称之为“把握时间”。
“我看这件事情问题不大”是大陆人的习惯说法。在台湾,一般的说法是:“我想;这件事,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早上见面问候用语,在大陆说“早上好”。在台湾说“早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早上好!”是大陆的演讲开场白。在台湾,则说:“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各位乡亲好友,大家平安,大家好!”
购屋所使用的面积单位,在大陆是按“平”(平方米)计算。在台湾则是按“坪”(3.03平方米)计量。
“我买了一套三居室,120平,房价每‘平’7000元”,这是大陆人的说法。在台湾则说:“我买了一套公寓,三房两厅,面积35坪,每坪要价20万元。”
写公文或书信,结尾敬语,在大陆是“此致,敬礼”。在台湾,使用较传统的用语“专此,顺祝 大(钧)安”。
“加大……的力度”是大陆的习惯用语。 例如“我们要加大打击犯罪团伙的力度”,就是“严打”;在台湾则惯用“我们要加强打击帮派的组织”,意谓“扫黑”。
被请去吃饭,如果你不想再吃了。在大陆经常说“我已经吃好了”;在台湾,你会说“我吃饱了”。
大陆的领导,在台湾唤作“官员”。领导演讲时,群众会喝彩鼓掌;此时,领导会轻拍双手。类似的场合,如果发生在台湾,官员通常会以点头、挥手答礼,表示对群众给与的掌声致谢。
大陆称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为“海龟”,在本国受教育的博士或硕士生叫做“土鳖”。台湾对于两者之间,没有特别的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