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大明宫
重塑大明宫成为带动附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健性步骤。这座古代历史上最为奢华的宫殿,今天应如何定位,让人们争论不休。
“为了保存遗址的完整性,遗址园区内任何复建工作都不允许进行。而且因为考古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内部建设还要有利于考古发掘工作的随时进行。”大明宫主宫门丹凤门总设计师、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说。
目前大明宫除了一些地下遗迹还处于考古发掘中,地面上的土木结构的建筑早已在10世纪的战火中付之一炬,未被烧毁的砖瓦也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遭到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只剩下一些台基和夯土层。
西安大明宫馆是上海世博会唯一入选的大遗址保护案例
“我们一方面希望大明宫遗址依然能够展现出盛唐时代的气象,另一方面希望古遗址完全可以成为现代城市背景中一道独特的景观和城市功能的板块。”任西安说。
投资1.3亿元建成的丹凤门就是这样一道连接古代与现代的大门。“丹凤门与西安城南、建于唐代的大雁塔相呼应,在两者之间又是颇具现代风格的西安火车站。将来在大明宫遗址附近是现代的高楼群,那么丹凤门将如何延续西安自汉唐以来的历史文化脉络?我的观点是丹凤门不应该是复原,而应该保持原貌,使其有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研究并设计了30年仿唐建筑的张锦秋说。她认为古代建筑应该融入现有城市的环境、布局中。她一改以往设计仿唐建筑时的采用的灰瓦、白墙、红柱的效果,而是通体用西北高原上最常见的土黄色。“所有的比例、尺寸、样式都是严格地按照唐代风格,应该是我所有设计的仿唐建筑中最近似唐代风格的一座。”建筑大师张锦秋说。
实际上,新建的丹凤门更可以说是一座博物馆。它是在原唐丹凤门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参观者可以从高处俯瞰唐丹凤门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为了保护遗址,新的建筑还与遗址四边各保持了0.6米的距离,而且建筑还可以因考古需要而轻松拆卸。
园区内的景观设计则融入了国际视野和元素。2007年,大明宫保护办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进行大明宫地区概念规划的国际竞赛,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的设计公司参与,最后以色列和澳大利亚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来自英国的“国际遗址旅游”组织,则负责遗址保护、公园保护和旅游市场推广。西安曲江大明宫保护改造办公室企划部的乔越说:“从2007年开始进行遗址的保护和改造项目后,我们就一直在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处、文化处进行接触,不断向他们介绍大明宫以及西安的历史文化,我们希望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来分析大明宫,并找寻合适的方式进行保护、呈现。”
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十三四世纪,连接欧亚大路的丝绸之路早就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连接,尤其是汉唐时期的古代西安,被称为“世界的首都”。这里不仅有日本人、朝鲜人、波斯人,还有罗马教士在此居住;不仅有商业往来,各种艺术、宗教、思想、技术也在这里得到高度融合和交流。
如今的大明宫也体现了这种开放性:据悉大明宫内将建有澳式、英式、意式特色的园林;还有一座在上世纪50年代厂房基础上改建的考古学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在此体验考古的乐趣。而对于宫殿的设计则是在原夯土层的基础上再铺2米厚的土,在其上搭建一些可拆卸的钢结构的架子以示宫殿的结构,并在这一平台上广种唐代流行的花草树木以期局部还原历史的真实。而整个大明宫景区则更像日本生态环境设计协会理事长池上俊郎先生所说,成为西安城市的“绿肺”。园区内的绿化面积将超过70%,管理者希望它能类似于纽约中央公园,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起到降温、净尘、过滤空气的作用。
“大明宫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榜样性和标志性的建筑,以后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体现中国模式和东方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中心的文化产业示范工程有望成为向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推广的模式和样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理事、世界遗产申报领导小组负责人乔拉·索拉说。
不仅仅是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一系列以唐文化为底蕴的城市改造已经实施。“其实不仅仅是唐文化,还有秦汉文化,只不过唐朝离我们更近一些,史书记载也更详细一些。”任西安说,“保护与改造不是简单的历史遗迹的修复,这些工程不仅能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也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复兴,它将是重塑西安在中国版图上地位和形象的重要步骤之一。”
事实上,西安市政府还有着更为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他们打算在未来与邻近的咸阳市实现经济一体化,把现有西安市区再向其西北方向即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方向拓展,从而实现其比古代更辉煌的国际大都市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