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图片新闻
再现1300年前的辉煌
2010-08-17 14:39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学英

 
图中深色区域为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项目的区域所在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安城区加速扩容,有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了高新区。城市的整个发展规划早已扩展到三环以外,但是位于二环以里的大明宫却依然保持了60年代的模样,唯一的变化是激增的流动人口。“相对于西安市内的其他大遗址来说,大明宫遗址面积还算是小的,不过人口却最密集。” 葛超说。

对于有着3100年建城历史、13朝古都的西安来说,地下的文物之丰富是触手可及,这里的大遗址不仅有大明宫,还有秦代阿房宫遗址、汉代长安城遗址等,占地108平方公里(西安总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

连修建地铁都要上报国家文物局的西安,由于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张,曾经处于偏远的大遗址所在区已经成为城市的核心区,终于到了再也无法绕开那些古迹的时候。

“过去,尽管我们也想改变遗址的面貌,还遗址一个尊严,但是苦于经济不发达、缺钱;现在我们有钱了,就要还历史一个尊严。我们将大遗址科学地保护,合理地利用,让它不要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而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说,他在西安的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金是症结所在

正如段先念所说,对于大遗址保护和改造的症结就是资金。

大明宫遗址3.2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拆迁了350万平方米的建筑,涉及10万民众。

“仅这10万人的拆迁我们就花了84亿。我们要让这些老百姓既改善生活质量,还要住在离遗址不远的地方,让他们能享受到建成遗址公园的成果。毕竟他们曾经为了保护这些遗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段先念说。然而这还仅是一小部分,整个改造的区域将近二十平方公里。“我们整个保护和改造的资本将达到180亿元。”

 
设计大师张锦秋和她设计的上海世博会大明宫馆

相对于西安市2009年一百六十多亿元的财政收入来说,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筹钱的重要途径是引起大开发商的兴趣。西安采用的是副市长段先念的“倒序法”,即由政府举债进行先期的征地、区域规划并进行相应公共设施建设,然后再拍卖土地回收资金。他们的观点很明确:“土地的价值在环境,环境提升产业理念。”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观念,却是11年成败经验的积累。

在进行大明宫遗址改造项目之前,段先念已经成功地运作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和大唐芙蓉园等大型历史文化项目。其中投资13亿元的大唐芙蓉园项目,净赚了40亿元。正是有了成功的经验和前期资金的积累,让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改造成为现实。

“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历史的辉煌可以在商业开发中转化为一种文化复兴,并重塑现在的城市文化。这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历史的价值完全可以通过文化复兴而变成产业增值。”西安曲江大明宫保护改造办公室副主任任西安意味深长地说。

“虽然大明宫遗址还没开放,但最近,地价就像股票一样飞速上涨,每星期涨个两三回,以前每平方米也就2000元,这半年已经涨到4000元了,还在往上涨。(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63元。)”任职民企高管的关文说,他一直想从拥挤的西安老城区里搬出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