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流动呈现“举家迁徙”趋向。家庭化流动意味着年龄小的孩子大多跟在父母身边,导致了近年来城市流动学龄前儿童不断增加。2009年,北京市“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专题调研组发布的关于非正规托幼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市,没有正式注册的“山寨”幼儿园已经达到1298所,数量超过全市注册的1266所幼儿园。
“山寨”幼儿园是指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由民间兴办、以低端人群特别是农民工学龄前子女为主要收托对象的托幼机构。它们规模普遍较小,多分布在大城市的城乡交界处,也被称为“打工子弟幼儿园”、“农民工幼儿园”。
“山寨”幼儿园虽然解决了大量适龄孩子的保教需求,但也衍生了不少亟待整治的问题。它们如何健康发展,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条件差强人意
亚洲最大的社区北京天通苑里的一所幼儿园,从外面看只是一所普通的民房,但在门口的右侧,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幼儿园”。这家幼儿园有四间房:两间教室、两间寝室。院子内不足十五平方米的空地,就是孩子们的活动场所,一个跷跷板、一个滑梯和几个塑料玩具就放在这里,它们都非常破旧。
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习
教室内,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图画,靠墙整齐地摆着一排排小桌凳,墙角有一个风扇在转动。显然在酷暑的北京,风扇并没起多大的作用,屋里异常闷热。
每间寝室不足十平方米,屋子里摆满了上下床铺,大一点的孩子在上铺,小一点的孩子在下铺,有的两个人睡一张床。
院长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她介绍说,这所幼儿园开办有5年了,现在有六十多个孩子,孩子们都是附近下岗职工和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幼儿园现在请了两位老师,都是师范中专毕业的。
说起幼儿园没办正规手续的原因,院长摇了摇头道:“按照北京市现在的幼儿园办学标准,每年的投入至少在120万元。如果按照现在60个孩子计算,每个月学费至少1700块钱才能够收回成本,而这样的价钱,这些孩子的家长根本无力承担。”
院长最希望的就是,政府能够关注这些“山寨”幼儿园的存在,制定一个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据对几家“山寨”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它们的条件几乎差不多,大多是出租屋改建后成了私人幼儿园;孩子们吃、睡、游戏都挤在一起;厨房空间不到六平方米,它为五六十名孩子提供饭菜;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卧室里,竟睡了20名孩子。孩子们两个人挤在一张“小床”里,连翻身都困难,床的中间空地上堆满了鞋子,几乎无立脚之地……
家长的无奈
到幼儿园来接孩子的家长范清说:“我也知道这家幼儿园不是正规军,条件比正规幼儿园差,但我们这些下岗工人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因为这里既便宜又方便。”范清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附近的市场卖菜。双方老人身体都不好。因精力有限,孩子刚满2岁时就想把她送到幼儿园,可是正规幼儿园每月费用都得六百元左右,他们根本承担不起。于是他们只能把4岁的女儿送到这家每月只收300元的私人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