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恩施州南部的咸丰县,是全省重点扶持的特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极少数尚未完全解决县城供水问题的贫困县。
咸丰县属于典型的水源短缺型缺水,加上水厂供水系统建于上世纪60年代,城区经常出现停水的情况。2003年、2004年,县里先后开工建设县城二水厂及配套工程野猫河水库项目。由于受资金的影响,工程进展缓慢。2008年,通过“616”工程,县城二水厂获得了3400万元资金。
2009年7月,二水厂建成投产之后,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县城从未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家住楚蜀大道的居民王大妈说:“以前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水,家里经常用水缸来蓄水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好了,再不用担心会停水了。二水厂真是一项民心工程。”
清江被誉为鄂西土(家)、苗儿女的母亲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河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治理清江也成为“616”工程的重要项目。
清江是恩施州西部利川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来源。6月份刚刚开始试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是2008年开始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负责人说:“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后,日处理污水将达到7万吨,通过管网收集而来的污水最终将被处理成中水,达到国家排水一级标准,然后排入清江。”
清江自西向东贯穿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境,居民们的生活污水一直以来都是直接排放到清江中。污水处理厂厂长王建国说:“长阳县的污水处理厂运营后,将把长阳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然后排入清江。”
关注“人”
68岁老人杨德全告诉记者:“现在福利院条件好多了,工作人员照顾我们也挺周到的,许多老人在一起下棋、唱戏、看电视,大家互帮互助,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十分亲切。”恩施州来凤县城福利院是由省民政厅投资300万元,加上来凤县自筹400万元共同建立的,目前有75人生活在这里。
记者在福利院的餐厅里看到了菜谱,从周一到周日,饭菜的搭配都不相同。“一日三餐,我们都做到合理配餐,我们福利院种的蔬菜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为提高福利院老人的生活水平,我们还办起了养殖厂。”福利院院长王世芳说。
来凤县福利院的老人们在福利院的菜地里耕作
王世芳介绍道:“我们每星期固定为老人进行一次身体检查,观察老人的健康情况,每天查三次房,观察老人的活动情况。除了福利院每月给老人发放360元的生活费外,老人还参加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险和城市医保,有了双份医保。”
杨贵云老人患有老年痴呆。其5个子女因为工作原因长期不能陪在身边照顾,在多次更换保姆之后,最后选择将老人送到福利院,由福利院进行社会代养。老人的儿子说:“把老人送到福利院,大家都比较放心,这里条件不错,收费也不高,最主要的是服务好。”福利院对社会代养的老人只收取每月500元的费用。
王世芳说:“照目前的发展,福利院很快就会到达饱和,下一步,我们打算扩大福利院的规模。”
5月份刚建成的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旗峰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武汉大学援建的项目。这个服务站可为方圆3.4平方公里的近七千人提供医疗服务。
正在等候就诊的王亚玲对记者说:“以前卫生所的设备非常简陋,看病十分不方便。现在这个卫生服务站建立后,不仅我们村民看病方便了,而且服务站里的医生还经常定期去巡诊。”
服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平时正常的上班时间外,我们服务站还提供24小时应诊服务,我们将以优质的服务,为群众健康提供医疗保障!”
恩施州民族小学是一所标准化的示范小学,也是“616”工程投资6500万元兴建的。校长袁敏告诉记者:“在民族地区要修建这样一所标准化学校是比较困难的。学校在资金投入、硬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616’工程的支持。”施州民族小学于2008年秋季建成招生,目前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15人,专任教师80人。
“只要是符合上学条件的适龄儿童都可以到我校就读。”袁敏说:“现在我们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而且还有电教室、民族乐器室、民族舞蹈房等,同时还开设了多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还自编了有关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己的民族。”
教师宋传荣告诉记者:“以前,城区的孩子上学很不方便,有时候需要跨地域上学。现在不需要跑那么远去上学了。”
土家族小学生李爱锦说:“我最喜欢上民族舞蹈课了,可以穿着漂亮的土家族服饰,和同学们一起跳土家摆手舞,很开心。”
来接孩子回家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一直没想到,孩子能到一所条件这么好的学校来上学,我们家长真是既高兴又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