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大陆奇瑞合作前,台湾胜荣就精准地预测出大陆汽车将成为世界汽车的主力,于是,胜荣积极寻求与大陆车厂合作的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胜荣的CEO连佩斌先生,在美国《时代》周刊上看到大陆第一自主品牌奇瑞,马上就认定奇瑞汽车是最佳合作伙伴。后来,他亲自到北京,与奇瑞国际亚太南非大区总经理孙光先生达成共识,从此开启了奇瑞和胜荣的合作之路。
“我们第一次双方的正式会面是在2008年8月。双方在台湾太子大楼签署了《奇瑞—胜荣合作备忘录》,并于同年12月8日正式签署《KD合作主协议》。
孙光透露,在签署协议之前,双方都做了很多功课,针对市场、产品、法规等诸多方面展开了逐项的讨论,这也为奇瑞项目后期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坦率地讲,是奇瑞自身的优势吸引了胜荣。”孙光介绍道,第一、它有自主品牌开发的活力,每年有10余款的新车面世、针对现有的车型2年小改款,4年一大改款,无不凸显着奇瑞的青春活力,这也是奇瑞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有着丰富的产品:如发动机排量从0.8L到2.4L,有多款的变速箱和车型。
不过,奇瑞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自主品牌,对于一般的台湾消费者尚属陌生,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经营才能建立足够的品牌认同和知名度。安全性、精致度及产品质量是台湾消费者对于大陆微型车特别关注的部分。
孙光说,从现在看,奇瑞与胜荣的合作比较顺利。项目都是按照时间的节点在向前稳步的进行中。目前奇瑞已经有两款新车A3(台湾车名为APOLA)、A1(台湾车名Fresh)今年5月在台湾正式上市。后续还会有Q系列、S系列相关新车在2010年、2011年相继面世。目前的市场反应还需等待,但深信台湾的同胞最终将接受奇瑞这个高性价比和高性能的国民车品牌。
台湾一直是奇瑞亚太南非大区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市场相对成熟,法规实行先进的欧盟法规,因此台湾市场将是奇瑞走向世界的试金石。同时,台湾与东南亚、欧洲、美洲各国都有着比较紧密的商贸往来,具备了将来转出口的条件,为奇瑞的第二步战略计划奠定了基础。
孙光还分析了台湾微型车市场的现状,微型车市场的选择性不高,主要车型包括在地生产的价位都偏高,40万台币(合人民币8.7万元)以下的车型更是稀有,只有Tobe M’car(即吉利的熊猫)、Chery Fresh (A1)两款导入台湾生产的大陆微型车。
关于未来,孙光说:“我们想借助ECFA的东风,加深两岸汽车业界的合作,也让台湾成熟的电子产业成为技术分工中重要的一环;另外台湾的地理位置是大陆沿海相当便利的物流点,如果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地利,有望将台湾打造成为汽车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快大陆汽车的世界化进程。”
但由于台湾、大陆政治化差异及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对于许多议题仍需要双方进一步沟通和磋商。
正因为台湾市场规模较小,较难自主研发及发展汽车品牌。台湾政府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奇瑞可以借此有利的条件,通过胜荣汽车将奇瑞的新能源汽车导入台湾生产,成为台湾新能源汽车的典范。
“届时,奇瑞品牌在台湾市场将有相当的优势。”
落差:整车进不来
黄隆洲
台湾车辆研究测试中心总经理
“两岸之间不允许整车进来。对两边人来讲都有落差。”在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台湾车辆研究测试中心总经理黄隆洲的失落溢于言表。
黄隆洲说,大陆汽车整车进台的好处是,可以把大陆没有的系统而台湾有的再装进去。因为台湾汽车零部件研发力量和品质具有国际竞争力,在GPS导航系统、CAN-BUS总线、自动变速控制系统、防盗系统、车载TV、汽车空调、安全气囊、检测总线等方面具有优势。比如大陆进来的是普通型,但是再销回大陆就变身豪华型。很多欧洲的车也是到了台湾装进去一些新的设备在返销回去。台湾就是强在高科技的电子装备的应用,大陆整车进入台湾没有关税就很便宜。两岸合作把台湾的设计放在里面,卖到东南亚去,会卖得更好。
“所以,要说对未来的期待,我当然还是希望整车进入。”
黄隆洲对这次汽车的零配件进大陆本来是没有期待的。不过,他认为台湾汽车业目前更大的优势恰恰体现在零部件上。
黄隆洲很高兴看到大陆的奇瑞和吉利汽车进入台湾市场。他说,因为是第一次进来,台湾人会很关注其性能。大陆的吉利汽车公司和台湾裕隆汽车公司合作之后,裕隆将吉利推到台湾市场的‘吉利熊猫’微型小汽车做了一些台湾性的改装,加上台湾人喜欢的配备,如卫星导航、电子装备、安全警示系统等,改装后的汽车贴上Tobe商标让台湾消费者更易接受。“现在刚卖一段时间,比预期想象的还好。这款车的样子很卡通,很可爱。要说台湾为什么选中奇瑞和吉利,因为它们是民族自主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