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是一个很好的规则”
郑正大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室经理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23日在福建福州成立,秉承以两岸优势互补合作形式发展中华民族自己的汽车工业思想,由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企业集团所属的中华汽车公司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福州汽车厂合资组建而成,是迄今为止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
由于两岸在“早期收获清单”中都没有汽车整车出口这项,这有些令郑正大感到遗憾。
东南汽车一位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销往台湾),已经在福州建立一个仓储码头。”东南汽车公司规划入台的首款车型是V3菱悦,“可惜的是,ECFA首批开放的产业中并没有汽车。”
虽然感到有落差,但是郑正大认为这并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毕竟我们在大陆以及海外有更大的市场。”
在郑正大看来,“倒是 ECFA需要解决的是两岸汽车的认证问题。”现在两边的汽车的认证标准不一样。台湾用的是美国标准,大陆用的是欧洲标准,如果认证标准一致,“对将来两岸汽车的进口和互通都有正面的影响。”言语中,郑正大仍然对未来整车出口台湾抱有期待。
好在ECFA签了之后,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降低了,台湾汽车配套厂家的成本也就降低,这对仍有一部分汽车零部件需从台湾进口的东南汽车公司来说,成本自然也随之降低。
郑正大原本是台湾中华汽车公司的一个股东。中华汽车占据台湾汽车行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囿于市场的狭小,发展受到影响,大陆则是一个潜在的庞大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华汽车开始到大陆寻找合作伙伴。“寻寻觅觅中找到了福建汽车集团。于是诞生了东南汽车。”
两者合作的案例,正好诠释了两岸汽车业优势互补的背景和态势。
回想起当时中华汽车为什么选中福建,郑正大说:“是福建对汽车的渴望度比其他省大,我们彼此又比较契合的缘故。”福建除了需要来自台湾的资金之外,还需要它的技术和管理。加上福建地理环境、语言、交通比较便利,当时“小三通”尚未开通,专机到这边也是最近,所以成就了双方合作的机缘。
“由于中华汽车的到来,我们所在的闽侯县青口投资区被叫做‘汽车城’了。城周围有30多家汽车配套厂,其中有许多跟着我们一块过来的台湾配套厂。他们很多是为国际品牌车厂服务,很早就与国际技术接轨。中华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汽车设计、组装、测试全部搬到了这里。”郑正大说。
由于有了这些优势,福建的汽车行业被迅速地带动起来。2009年,东南汽车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1.5升排量的家用轿车V3菱悦,销量相当可观。
有业内人士称,大陆和台湾的汽车业具有互补性。在整车的自主汽车品牌打造,特别是低端汽车研发制造方面,台湾本土汽车企业由于地域方面的弱势,自有的市场份额也一直处于空白。与之相反,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在中低端市场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在开发低端汽车市场方面,台湾巨大的消费潜力还没有被挖掘。这样一来,两岸在汽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方面的合作,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互利互惠,取长补短。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ECFA是一个很好的规则的原因。”郑正大说。“我们可以把大陆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两岸汽车业的合作就像我们的经营理想一样‘鹏起东南,飞向世界’。”
作为两岸汽车业合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郑正大深有体会地说:“你的心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你的心有世界,你的未来市场,就有世界。”
ECFA时代的来临,让郑正大有了新的感悟。他认为两岸真正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是人文方面,特别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方面需要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因为我觉得中国一些传统文化在大陆消失了,应该再拾起来。如果文化部分空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就丢了,我们跟世界接轨没有用。台湾在这方面保留的比较完整,两岸要在文化上互补。”
奇瑞在台湾将有相当的优势
孙光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亚太南非大区总经理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1997年1月8日成立。奇瑞是目前中国发展得较好的自主汽车品牌之一,销往5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奇瑞已经与台湾胜荣汽车公司(以下简称胜荣)合作生产微型汽车。
奇瑞新车亮相
“虽然整车进口在事先被高度期待,但大陆方面毕竟有着汽车产业自己的意见,尤其针对双方的配额及法规认证相互承认的技术性问题还需要时间达成共识,故未能列入第一批早收清单。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孙光平静地说。
“奇瑞可以降低导入台湾零组件的成本,对于其他的车厂也是同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