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知名图画书作家熊磊、熊亮以极低的版权费同红泥巴合作,一起创办了旨在向农村孩子推广图画书的免费赠阅季刊《绿孩子》,计划通过各种NGO组织发放到农村的小学和打工子弟学校。
在《绿孩子》的官方博客里,熊亮谈到创作的初衷:“我们把能挑选到的好作品都放进去,做本最好的——就是这本《绿孩子》。我们相信阅读的力量,小时候看过的东西,长大了永远不会忘,也许,一本杂志改变的就是一个将来。”
阿甲说,第一期《绿孩子》在发放的每个班级里都放置了五本,为的是让孩子们找到拥有它们的感觉,而第二期《绿孩子》也将在暑假结束后送到孩子们手中。
像西绪弗斯一样推石头的人
在采访中,阿甲时常提到儿童阅读本应是一种“平淡自然”的状态:在日常状态下,大人和孩子从容自在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读书、读人、读世界。
但在儿童文学博士王林看来,中国目前离这种状态还非常遥远。“目前的问题是政府的力量不够。在很多国家,儿童阅读是国家战略。中国的儿童阅读呼唤政府的归位,及对儿童阅读推广的专业性的注重。”他说。
王林和阿甲一样,都是热爱阅读的70后,对印刷文化有着特殊的情结。但面对电子化的迅猛之势,纸质阅读被边缘化似乎即将成为定局。
王林认为推广儿童阅读,“有点像希腊神话中的西绪弗斯,而纸质阅读就是那将从山顶上滚下来的石块。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那看似毫无意义、终究扛不住大的潮流的事情——希望把石头顶住或滚回山顶。”
在他刚刚翻译完的《给孩子一百本最棒的书》中,曾担任过儿童文学理论刊物总编的作者安妮塔·西维尔,从十二万五千本书中,选了一百本推荐给孩子。让王林感到欣慰的有两件事:一是这一百本书也经常为中国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所提及;二是有65本已经在中国出版,而其中40多本是近三、四年出版的。
阿甲与他有类似的感受,“有时我们感觉自己是跟风车搏斗的人”。不过,他依然认为大人与孩子一起阅读的美好,足以应该让它成为自然的日常琐事。
在他看来,儿童阅读推广最好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没有儿童阅读推广人。“等到儿童阅读观念深入人心,推广人从此销声匿迹,到那时,我们就有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