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图片新闻
“在路上”的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
2010-07-27 14:54 作者:文◇本刊记者 龚 寒

今年,知名图画书作家熊磊、熊亮以极低的版权费同红泥巴合作,一起创办了旨在向农村孩子推广图画书的免费赠阅季刊《绿孩子》,计划通过各种NGO组织发放到农村的小学和打工子弟学校。

在《绿孩子》的官方博客里,熊亮谈到创作的初衷:“我们把能挑选到的好作品都放进去,做本最好的——就是这本《绿孩子》。我们相信阅读的力量,小时候看过的东西,长大了永远不会忘,也许,一本杂志改变的就是一个将来。”

阿甲说,第一期《绿孩子》在发放的每个班级里都放置了五本,为的是让孩子们找到拥有它们的感觉,而第二期《绿孩子》也将在暑假结束后送到孩子们手中。

像西绪弗斯一样推石头的人

在采访中,阿甲时常提到儿童阅读本应是一种“平淡自然”的状态:在日常状态下,大人和孩子从容自在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读书、读人、读世界。

但在儿童文学博士王林看来,中国目前离这种状态还非常遥远。“目前的问题是政府的力量不够。在很多国家,儿童阅读是国家战略。中国的儿童阅读呼唤政府的归位,及对儿童阅读推广的专业性的注重。”他说。

王林和阿甲一样,都是热爱阅读的70后,对印刷文化有着特殊的情结。但面对电子化的迅猛之势,纸质阅读被边缘化似乎即将成为定局。

王林认为推广儿童阅读,“有点像希腊神话中的西绪弗斯,而纸质阅读就是那将从山顶上滚下来的石块。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那看似毫无意义、终究扛不住大的潮流的事情——希望把石头顶住或滚回山顶。”

在他刚刚翻译完的《给孩子一百本最棒的书》中,曾担任过儿童文学理论刊物总编的作者安妮塔·西维尔,从十二万五千本书中,选了一百本推荐给孩子。让王林感到欣慰的有两件事:一是这一百本书也经常为中国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所提及;二是有65本已经在中国出版,而其中40多本是近三、四年出版的。

阿甲与他有类似的感受,“有时我们感觉自己是跟风车搏斗的人”。不过,他依然认为大人与孩子一起阅读的美好,足以应该让它成为自然的日常琐事。

在他看来,儿童阅读推广最好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没有儿童阅读推广人。“等到儿童阅读观念深入人心,推广人从此销声匿迹,到那时,我们就有福了。”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