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评弹:慢艺术的当下困境
2010-07-27 14:26 作者:文◇本刊记者 龚 寒

2005年来,国家对评弹的保护和发展加大了投入。当前,评弹书场、光裕社及梅竹社这三大书场都是由国家拨款支持运营的公益单位。袁小良说,公益书场关注得更多的是社会效益。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社会非常重要。许多老年人如今已经离不开书场,把听书作为每天的必修功课,甚至比吃饭更要紧。有的老人上午九点钟就过来了。如果停演一天,他们就感到很失落。”袁小良说。

相比之下,自负盈亏的私人书场压力要大得多。一位书场老板说,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低票价时代,如果提高票价,他们就不愿意来了。

曾经分管过评弹工作的昆曲名家顾笃簧认为,评弹能够满足老年社会的需要,本身并非坏事。他在文章《漫谈评弹》里说道:“听评弹要有闲,要静得下心来,目前的青年人做不到,那是勉强不来的。……评弹艺术贵于‘落静功’,愿意寻找宁静的人才去听书。反过来说,听书能使人静下心来,这才是评弹深层次的社会功能。”

 
苏州留园内的演出

目前书场里的老年听众,并不都是听了几十年的“老听客”,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新听众”,即退了休以后才开始喜欢上评弹的。

为了能够扩大评弹受众的年龄范围,评弹博物馆这几年也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评弹进高校、评弹进社区、评弹沙龙、评弹进中小学校等等,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尤其是社会中坚力量。袁小良本人也上电视当主持,给报纸写专栏,几年前还高调地给某国际知名汽车担任形象代言人。用他的话说,这些举动都是想把评弹包装得更加时尚,改变年轻人对于评弹“老气横秋”的刻板印象。

“虽然评弹的定位是在中老年人,但我们自己不能暮气沉沉,而是要让青年们听到评弹、记住评弹、喜欢评弹,给他们留一个好的印象。他们现在没时间听没关系,到老了再没有精力去蹦迪去飙车时,就会想到评弹的清幽韵致。这样,评弹的生命力将永远都不会衰竭。”袁小良说。

出人、出书、走正路

易中天的《品三国》的走红,引起了一些评弹业内人士和研究者的思考:同样是用通俗语言讲述古代的故事,为什么易中天能够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包括青年观众,而评弹却要为上座率发愁?

顾笃簧认为,论语言技巧,许多评弹艺人比起易中天来要高明得多,差距在于内容的知识含量。喜欢易中天的听众多是为了求知,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读书;如果评弹能够又娱乐,又长知识长阅历,一定会比现在更受欢迎。

最能承载这一功能的是长篇评话。作为评弹艺术的核心,长篇评话最能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历史进程,展现艺术的细腻之美。每一回结尾留下的悬念(“关子”)环环相扣,是让观众反复再来的上座率的保证,正所谓“关子毒如砒”。历史上,评弹传统的经典书目达100多部,以前的评弹名家(“响档”),每个人都有一两部自己的“看家书”。

 
网狮园评弹表演

许多评弹专家呼吁,在加大传统书目的整理和继承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创新,多创作一些反映现实生活、能够触及回答当前社会问题的长篇评话,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