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 远
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之后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等职位。现担任中国文学艺术节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及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画作品《秦隶筑城图》、《星火》、《屈赋辞意》、《世纪智者》等入选国内各届重大美术展览,获金、银、铜和优秀奖项奖二十余次,多幅作品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另有著作《从生命意识到审美知觉》、《东窗笔录》、《走近画家》、《水墨人物画教程》等。
冯远是当今中国人物画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擅长重大历史题材和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的人物画创作。
他的作品深切关注人类历史、民族命运和人生状况,热情雄肆,深刻浩大,蕴含着独特的中国精神气象,是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绘画语言既带有学院派的严谨,又摆脱了学院派的拘谨;既有文人画的儒雅,但摒弃了文人画的程式化和陈腐味;写实中寓有写意,宏大凝重却不乏生机,平和含蓄却带有逸趣。
闽南风册页
同时,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理性严谨的思考习惯及多年担任文化部门领导的经历,使得冯远对艺术理论研究深厚,著述颇丰。其文字作品不但思路清晰、立论公允,而且纵横古今、文采斐然,始终贯穿着对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生等问题的深刻探究。
9年知青生活的历练
冯远作品中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与他在黑龙江长达9年的知青生活不无关系。1969年,冯远作为上海的知识青年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务农。几年后,当周围的知青一个个得以返城时,冯远却由于父亲是右派,屡次无法通过政治审查。
“我在黑龙江耕耘庄稼,风雨不避,再苦再累总觉得有一种替我父亲赎罪的心理。在当时像我这种矮小的身材干农活不是一把手,比不过大块头的,但每次大学招生贫下中农都给我很高的评价,尽管推荐上我了,最后学校还是因为出身原因不能录取我。”冯远回忆。
  
《都市一族系列》 《水乡三月》 《牧童短笛》 《琵琶行诗意图》
他只能把这份苦闷和无助压在心底,同时拾起了自幼便喜爱的绘画。每到了东北的农闲时节,他就一个人在油灯下、大炕上、蚊帐中读书、画连环画和插图,试图从中寻找寄托和价值感。
是金子注定要发光。这期间他画的《春耕组图》曾经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人生的转机也逐渐来临。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转业的部队画家宋玉桂通过跨省招工的方式,费尽周折将冯远招到了辽宁省文艺创作室工作。冯远也因此得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碰上了后来的老师——“新浙派”领军人物方增先。在方增先的鼓励下,他报考了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研究生。几番辗转,在26岁那年,他被录取,成为恢复高考后浙江美术学院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方增先学习中国人物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