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人物
冯远:严谨儒雅的中国画大家
2010-07-26 15:56 作者:文◇本刊记者 龚 寒

冯 远

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之后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等职位。现担任中国文学艺术节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及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画作品《秦隶筑城图》、《星火》、《屈赋辞意》、《世纪智者》等入选国内各届重大美术展览,获金、银、铜和优秀奖项奖二十余次,多幅作品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另有著作《从生命意识到审美知觉》、《东窗笔录》、《走近画家》、《水墨人物画教程》等。

冯远是当今中国人物画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擅长重大历史题材和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的人物画创作。

他的作品深切关注人类历史、民族命运和人生状况,热情雄肆,深刻浩大,蕴含着独特的中国精神气象,是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绘画语言既带有学院派的严谨,又摆脱了学院派的拘谨;既有文人画的儒雅,但摒弃了文人画的程式化和陈腐味;写实中寓有写意,宏大凝重却不乏生机,平和含蓄却带有逸趣。

 
闽南风册页

同时,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理性严谨的思考习惯及多年担任文化部门领导的经历,使得冯远对艺术理论研究深厚,著述颇丰。其文字作品不但思路清晰、立论公允,而且纵横古今、文采斐然,始终贯穿着对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生等问题的深刻探究。

9年知青生活的历练

冯远作品中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与他在黑龙江长达9年的知青生活不无关系。1969年,冯远作为上海的知识青年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务农。几年后,当周围的知青一个个得以返城时,冯远却由于父亲是右派,屡次无法通过政治审查。

“我在黑龙江耕耘庄稼,风雨不避,再苦再累总觉得有一种替我父亲赎罪的心理。在当时像我这种矮小的身材干农活不是一把手,比不过大块头的,但每次大学招生贫下中农都给我很高的评价,尽管推荐上我了,最后学校还是因为出身原因不能录取我。”冯远回忆。

 
            《都市一族系列》            《水乡三月》                       《牧童短笛》              《琵琶行诗意图》

他只能把这份苦闷和无助压在心底,同时拾起了自幼便喜爱的绘画。每到了东北的农闲时节,他就一个人在油灯下、大炕上、蚊帐中读书、画连环画和插图,试图从中寻找寄托和价值感。

是金子注定要发光。这期间他画的《春耕组图》曾经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人生的转机也逐渐来临。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转业的部队画家宋玉桂通过跨省招工的方式,费尽周折将冯远招到了辽宁省文艺创作室工作。冯远也因此得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碰上了后来的老师——“新浙派”领军人物方增先。在方增先的鼓励下,他报考了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研究生。几番辗转,在26岁那年,他被录取,成为恢复高考后浙江美术学院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方增先学习中国人物画。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