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鸭工艺品
一波三折的木鸭传奇,竟能绝处逢生,走出一片天!如今,一提到三义文化创意产业,人们就会想到“丫箱宝”,它俨然成为三义文化创意产业的代名词。
或许有人要问,这“丫箱宝”与过去老人们所说的“压箱底”,有没有相同的寓意呢?“压箱底”最早的含义是女孩出嫁时母亲赠予的特殊陪嫁品,即洞房花烛夜的启蒙“教材”。而据工厂的老师傅讲,闽南话的“鸭”读作“a”的音,而台湾地区使用的注音符号“丫”,也读作“a”的音,因此,蛮会创意的作坊主人就把“鸭箱宝”大笔一挥,写成“丫箱宝”。从此,这个怪怪的名字也成为“吸睛”的好名字啦!
最有趣的是这里的DIY彩绘区,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彩绘的乐趣,为各种动物木雕注入色彩生命!一件彩绘木雕作品的诞生包括调色、上底色、绘图、烘干、烤漆等几个步骤。最能体现个人创意的部分,就是绘图这一步骤了。在上了底色的动物木胚上,创作者可以即兴涂鸦,无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动物木胚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彩绘好的木雕,为了避免掉色,一定要先用吹风机烘干,最后由喷漆师傅喷上一层透明保护漆,烘干后便大功告成。
火车主题游:顺着铁道去旅行
对于在铁道上疾驶的火车,相信许多人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忽然想到那曾经逝去的青葱岁月——这个时候,好希望有一趟开往昨天的列车,带我们驶向那些铭记着感动的人生小站。然而往昔不再来,没有人可以顺着铁道走回起点之路的风景。因此,在台湾,有许多火车迷、铁道族,他们人人都有心随火车奔跑的恋恋情怀。
被誉为“台湾铁路艺术极品”的龙腾断桥,位于胜兴车站南方约两公里处,只要沿胜兴车站前的苗49道往南,就可到达。该处原来叫鱼藤坪,所以,龙腾断桥又称“鱼藤坪断桥”。这座古意盎然的红砖拱桥于1905年左右建,共有十座桥墩,北侧六座、南侧四座,桥面距地面有50米,是山线铁路中最高的桥梁。据了解,造桥的师傅均来自广东。整座桥梁以砖拱、钢梁、钢架所组成,以糯米砌砖,是目前台湾尚存的几座糯米桥之一,全桥没有用到一根钢筋,全以造型优美的圆拱来支撑桥面重量。
但是,砖造拱桥并不适合于建在大断层带上,因其抵抗地震时反复位移的能力很低。1935年的7.3级“关刀山大地震”,让距离震中仅5公里的龙腾断桥,短短数十秒之间,圆拱塌陷,不堪使用!震后,在原桥的西侧,另建了新桥,遗下拱型桥柱依然挺立在烈日风霜里、供后人凭吊!1999年的“9.21大地震”再度使龙腾断桥的部份结构崩塌,最右边的桥墩再断成了两截。因此,有人说,历经了两次大地震的龙腾断桥也成了最佳的“地震纪念碑”了。
现在,走过百年岁月的龙腾断桥只剩北部6座及南端的4座桥墩供游客凭吊了。北岸断桥犹高高伫立于空旷处,在蓝天白云衬托及辉映下,典雅优美;而南岸断桥,隐于山林绿木间,砖造的拱桥为树根缠绕密覆,愈见岁月沧桑,历史情怀油然而生。因此,龙腾断桥也成为游人、特别是爱怀旧的“火车迷”们抚今忆古的最佳去处。
因此,不论是从断桥半残拱口望新桥,或是依傍着断桥的满山油桐花,都犹如置身于时光隧道的光影中——让人遥想:当年冒着烟、鸣着笛的火车呼啸而过的壮丽景象……此外,通往龙腾断桥的途中,沿路曲折,有两处将近180度的弯道,两旁山区野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保育类野鸟的踪影更是随处可见。来龙腾断桥参观,除了感受古迹之美,还能来趟自然生态之旅,相当值。
除了龙腾断桥之外,胜兴车站也同属台湾旧山线中最美的景点。
胜兴车站位于苗栗县三义乡胜兴村,建于1903年,人称“伯公坑”,因为附近樟木丛生,曾有十六座樟脑蒸馏寮,后来,又改称“十六份”。胜兴车站是台湾西部纵贯铁路的最高点,海拔402米。在蒸汽老火车的年代,火车要到胜兴车站很吃力,会有爬不上坡而倒退、再加速的情形;在二号隧道出口处不远的一条支线,就是用来让爬不上坡的火车退回去再加速的“折返线”,这样的路线设计在台湾也是唯一的。1998年9月23日晚上9点10分,最后一班南下火车从这里经过,此后,这个美丽的木造车站就功成身退了。
如今,老车站仍承载着旧时的铁道记忆,那不变的远山氤氲、不变的车站、月台、隧道风景,无不营造出浓厚的客家铁道村的怀旧风情……有不少游客顺着已无火车通行的旧山线来一趟颇富诗意的铁道漫步之旅。而台湾铁路管理局制式化的“胜兴车站”四字标识,也成为游人拍照留念的代表场景。小站古朴风貌与游客如织的现代身影相交错,让曾经宁静落寞的小镇再次成为热门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