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垃圾也能造房子——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汪维
2010-07-26 14:42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 洪

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近年来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如何对现有的废旧物进行重复利用?在建筑材料上,废旧物再利用的安全性有多大?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汪维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今日中国:“沪上生态家”的理念有五种生态元素,其中之一是“废”,为什么会有这一项,这一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汪维:绿色建筑就是要讲究节能减排。垃圾是城市很重的负担,垃圾输送,堆放,十分难办,尤其是堆放。

过去,上海的电厂烧煤每年要产生几百万吨粉煤灰。如今,粉煤灰可以用在建筑水泥里,粉煤灰变成了宝,买都买不到,也不再堆积成山。我们城市的固定废料很多,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既可以减少堆放的场地,又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减少污染。

今日中国:“沪上生态家”用了多少固体废料?

汪维:我们是经过四年的时间来研究完成这个建筑的。我们提出,建筑材料全部都用固体废料。

第一,混凝土里的水泥70%是用粉煤灰和矿渣粉取代的,大量减少了水泥的使用。第二,混凝土里的石头,我们用的是工程爆破等拆下来的废土。另外,工地上,把废的混凝土抽掉钢筋重新加工成再生的混凝土。

虽然用的是废料,但是墙体的强度却达到了C40的标准,也就是400公斤承重能力的级别。

 
城市主题馆东西两侧外墙上在墙体材料外侧安装了约4000平方米立体生态绿化墙面,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墙

今日中国:变废为宝的理念在建筑材料上如何体现,比如盖一栋楼,多大程度上可以使用废旧物?

汪维:这栋建筑的原型在闵行区,是第一栋生态建筑示范楼,也是中国第一栋获得三星的绿色建筑,楼里的许多建筑材料用的是城市固体废料。2004年,废弃物做出的混凝土,标准只能达到C20,只能用在不承重的部分,比如垫层等。经过6年的研究,我们的废混凝土做的墙体已经可以达到C40,完全符合建筑上的要求。

外墙,我们用的是淤泥砖,是长江河道里的淤泥,烧制成的砖,中间有孔,保温隔热,不影响承重。

还有我们收集了15万块石库门拆迁下来的旧砖。内墙用了很多固体废料,如建筑垃圾制成的砖、粉煤灰做的砖、用长江口的细沙做的砖,还有用生活垃圾做的砖,以及电厂回收二氧化硫所产生的脱硫石膏做成的石膏板和砌块。

楼里的钢材也都是用废旧的钢材接起来的,木头也是再生木。

用固定废料建成的这栋楼,减排二氧化碳10%,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今日中国:用废物盖楼有多大的市场推广价值,这是未来建筑的趋势吗?

汪维:这种技术是可以推广的,目前,淤泥砖、建筑垃圾砖的成本还比较高,因为量还很小,大量推广以后,真的可以使城市很多废物,变废为宝。

我们的展示就是想让城市有关部门,包括领导和设计者了解到,城市的固体废料是有用的,可以在建筑上重新利用。希望他们能采取政策大力推广,真正把城市的固体废料利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石头是开山开出来的,水泥是高温烧出来的,这些要经过多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污染多少环境啊,这样重复利用是一举多得的。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