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喀什:民族与现代的交融
2010-07-26 13:06 作者:文图◇本刊记者 李国文

人们听到这声音,便在幽暗中起了身。很快,晨曦中细如蛛网的老城小巷里吐出许多人,汇集到亮着路灯的大街上,人们并不言语,依然在梦中一样,朝着那声召唤发出的地方游走。

 
刚从艾提尕尔清真寺做完礼拜的信众

待人们做完礼拜之后,清真寺才会允许游人进入。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古代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杰作,有“小麦加”之称。

艾提尕清真寺建于公元1442年,整个建筑以黄砖砌,白石膏勾缝,门两旁的砖砌圆柱高18米,顶上是召唤礼拜的小塔楼,全寺可供6000人跪拜祈祷。

进到院里,尽头1米多高的台阶上是一座平顶建筑,推开这座平房的门,便是艾提尕的礼拜主殿,这便是东方麦加神圣的礼拜之处。140多根雕花的淡绿色柱子支撑着白色的木屋顶,屋顶有10多个绘有花卉的藻井,墙壁上是石膏雕饰,地下铺满华贵的地毯。

艾提尕尔大清真寺里门前新建造了大型广场,碰到古尔邦节或是开斋节,广场上会有数万人跪拜,就连周围的小商贩们都会扔下生意,朝着麦加的方向跪拜在大街上。大清真寺的高音喇叭里会传来一个苍老的像唱歌一样好听的声音,那是受人尊敬的阿訇的声音,它不急不忙的节奏里有一种慈祥,一种让人安静的力量。

整个喀什就在这一刻凝固了、停止了,全城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艾提尕尔清真寺。

东巴扎与“喀交会”

到了喀什,游客少不了要去逛巴扎。巴扎,即是维吾尔语“集市”之意。在巴扎上,你会看到各种典型的维吾尔族装束,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回穿梭。在当地维族人的生活中,巴扎绝对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看来,不逛巴扎不算维族人。

喀什东巴扎的正式名称是“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这是新疆甚至整个中亚地区最大的集市。据说星期日的东巴扎是异常的热闹,很遗憾没能赶上。

东巴扎聚集了南疆所有的行当,汇集了最好工匠的手工艺品,四乡的维族人都齐集东巴扎。农牧民在街头路边卖他们的农副产品,商人们在这里的分类市场中摆出了他们的商品,如维族的花帽、皮帽、纱巾、英吉沙手工小刀、地毯、药材、服装等,都摆满了一条街。

东巴扎浓郁的维族特色,琳琅满目的商品,足够你流连数小时。巴扎似乎成了维族人的一种寄托,一块难以名状的精神领地:没钱花了去巴扎,没衣穿了去巴扎,逢到喜事去巴扎,心绪烦闷也去巴扎。

与普通百姓关注的传统集市巴扎不同的是,喀什各级政府和国际贸易商们更加关注当地向西开放的口岸优势,打造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战略”是地区行署近几年提出的口号,地区行署考虑的是充分利用在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陆路通道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喀交会”便是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代平台,连续五届的“喀交会”有力推动了外向型经济超速发展。通过“喀交会”这个平台,吸引沿海内地企业聚集喀什,在喀什建立商品组装加工基地,“东联西出”,把喀什作为进军中亚南亚市场的平台,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从而使喀什成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亚、南亚地区紧密连接的桥梁纽带。从第一届“喀交会”开始,平均每年有150家东西部企业进入喀什,其中包括青岛海信、宁波雅戈尔、中粮屯河、新森水泥、新中基等国内一大批知名企业。

第六届“喀交会”于6月底在喀什举办,喀什有了来自中央、自治区的各种新政策,有了深圳市的援建,今年的“喀交会”将会是另一番繁荣景象。

在喀什,同样吸引游客的还有维吾尔民族传统陵墓建筑——香妃墓。香妃墓本是阿帕克霍加陵墓,因为埋葬着阿帕克霍加的孙女“伊帕尔罕”——乾隆皇帝的香妃而得名。香妃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占地72亩,以绿色和白色为基调、整座建筑的主要部分镶嵌着绿色的琉璃瓦,陵殿中安葬着阿帕克霍加家族5代72人。在维吾尔民族的传统观念里,死后能够与名声显赫的人为邻,是一种福分,所以香妃墓旁边又有一大片坟墓。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喀什,如今已然是一座充满现代色彩的城市,虽然它保留着许多传统特色民居,也有些现代建筑保留了一些民族特色,但是现代化还是悄悄地改变着这座城市,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加速。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