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联盟驻华总代表罗克嘉先生是我采访过的最具交流艺术的人之一。本来预计40分钟的采访持续了2个小时,其间他向我描述了在时有曲折的中法关系背景下法语联盟如何在中国实现持续发展。法语联盟成功的秘诀是否能为那些难以融入中国市场的法国企业带来启发呢?
laurent先生接受记者采访
法语联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十分发人深省。目前15家在华法语联盟(香港、澳门、北京、大连、天津、济南、青岛、西安、南京、上海、武汉、成都、重庆、杭州、广州)中,有10家是最近十年内创办的,如此惊人的速度,世所罕见! 世界各地的法语联盟都肩负着在所在国传播法语和法语国家文化、同时与当地文化开展交流的使命。在中国的法语联盟拥有教师275名,学员2.5万名,学员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四分之三是女性。除此之外,各地法语联盟的学费收入都足以维持其独立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法语联盟不仅仅是语言学校,而是真正的文化机构,在中国民众中代表着法国和法语国家的形象。仅2009年一年,法语联盟就组织了325场文化活动,吸引了4万人参加。罗克嘉说:“法国人对中国很感兴趣,法国也有很好的中国问题专家,但普通法国人却对中国了解不够。我们的活动应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法语联盟应该起到促进两国间对话和了解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多走动、多对话。”
众所周知的秘密?
在罗克嘉看来,法语联盟成功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二十多年来,中国大力实行对外开放,其发挥的作用自然也同二战结束之初大不相同。在此背景下,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既热爱自己的国家,又渴望了解世界。中国因而成为了一个绝佳的市场,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机会。罗克嘉说:“一场文化活动最令我看重之处在于参加活动的公众。而我注意到,中国人渴望了解法国,到法国留学、生活。有的人在法国生活三年或五年,他们计划回到中国,甚至回到自己的家乡。” 法语联盟并不是中国唯一的法语教学机构,但它有其独特的优势。与那些以赢利为唯一目的的私立学校相比,法语联盟不仅保证法语教学的质量,还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语和法国文化。除此之外,由于其非盈利的特点,法语联盟将其盈利再投资, 用于培训教师,改善各分支机构的硬件设施,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例如,所有法语联盟将于近期安装互动教学板,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与中国的高校相比,法语联盟的课程更为实用,能更容易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在这里,学习法语会话和写作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交流。
法语联盟的多媒体图书馆
一种不同的模式
虽然法语联盟在中国的发展没有遇到过严重的问题,但也需要不断创新。比如,世界各地的法语联盟都以民间团体的形式存在,而中国大陆地区并无这种组织形式。法语联盟因此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模式,并最终采取了一种十分恰当的模式,即各地法语联盟分别成为一所中国高校的合作机构。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要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并非易事。为此,法语联盟进行了大量的公关工作,开展对话、调整定位。如果合作的基础不再,还要另寻合作伙伴。正如罗克嘉总代表所说,法语联盟在中国的目标就是分享。他说:“如果合作伙伴不明白这一点的话,不如另寻伙伴。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通常来讲,这种合作对于法语联盟和有关高校来说是双赢的。对于法语联盟而言,通过与当地高校建立伙伴关系,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环境。而对于希望扩大生源、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的高校来说,这样可以更容易地与法国大学建立联系。作为法国使馆文化网络的成员之一,法语联盟可以帮助中国和法国的高校间建立联系。
法语联盟的西海校区北京老师在上课
为孔子学院提供借鉴
孔子学院在很多方面都与法语联盟有相似之处。二者的主要共同点在于,其目标都是在全世界传播和推广各自的语言和文化。另外,这两个组织都植根基层,广泛吸纳各界人士,共同致力于推动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但二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法语联盟几乎可以完全自负盈亏,而孔子学院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政府。关于资金来源,罗克嘉明确表示:“这是法语联盟网络的力量之所在。法国的一个特点在于,多年以来,它在全世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网络,但是它也同很多国家一样,面临困难的经济形势。我们在经济上越独立,就越善于创新,寻找更节约的运作方式。国家投资文化固然重要,但文化机构也应该寻求多样化的融资模式,这有利于激励它们创新,赋予它们更多的责任,让资金的使用更为合理”。罗克嘉认为,孔子学院还很年轻,实际上,它们作为文化机构与法语联盟还不具有可比性。孔子学院的主要业务是教授汉语,其文化方面的业务尚未建立,或建立时间不长。从这一点来看,法语联盟可以与孔子学院在文化活动领域展开交流。罗克嘉说:“保持联系是分享经验的最佳方法。”在他看来,交流十分重要,不仅要进行资料和决策方面的交流,也要进行人员交流。例如,法语联盟中中文讲得好的法国教员也可以到孔子学院任教。
法语活动节当中的法盟组织的在广州的音乐巡演
克服困难,不断发展
国际关系总有风云变幻,但法语联盟始终致力于维护法中友谊。罗克嘉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观点:“我想举一个例子,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刚到中国的时候,还不了解这个国家,但我却并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为什么呢?原因有几点。首先,中国文化同法国文化固然非常不同,但它不咄咄逼人,而是极具亲和力。而且,中国文化喜欢差异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中国,我们觉得是受到欢迎的。第二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法中两国间有很深的渊源,即便我们之间发生误解,源远流长的友谊和共同的历史不会一夜之间消失。实际上,我遇到的所有中国人、哪怕是出租者司机都知道法国。所有中国人仿佛都了解法国。五年前我在南非,当时并非所有的南非人都知道法国。法国民众听说过很多中国城市的名字,而且很多法国人来过中国。尽管我们之间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互相学习,但我们有共同的历史,我们将在这一共同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未来。”
法语联盟在中国的总部
法语联盟未来将会怎样?
自2009年8月来华履新,罗克嘉没有开设更多的法语联盟分部,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提高已有法语联盟网络的质量上。2010年因此成为“中国法语联盟”品牌创立的开局之年。创立该品牌的目标是:保证在华法语联盟网络法语教学的质量并继续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和接待。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基于双重战略目标之上:进一步推动法语和法语国家文化的传播。罗克嘉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网络式发展。我们的使命是不断吸引更多的民众,因此,文化活动和宣传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法语联盟应该暂停扩大,巩固现有网络,因为15个法语联盟分部已经很多了。我希望所有的分部都能保证同等的质量。” 罗克嘉主张法盟要充分地了解中国国情,同中方伙伴进行良性互动并实行质量监督。难道法盟在华成功的秘诀不也正是这三条简简单单、普遍适用的原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