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图片新闻
无锡:生活在诗情画意间
2010-06-13 11:26 作者:文图◇本刊记者 李 钺

无锡市区正在修建地铁,老城区忙着拆迁改造,一片繁忙。站在桥上远望,宽阔的大运河面上拖船往来不断,虽然两岸已是高楼林立,仍不难想象无锡当年作为“布码头”的繁荣景象。

早在公元前5世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城中金银、彩帛、烟酒、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20世纪无锡则以其机械,纺织,加工成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无锡倚山临湖、通江达海,“水性使人活”、“山性使人实”,太湖山水润而不媚、秀中见雄,形成了“包容、通达、务实、诚信”的无锡文化。无锡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何止“三斗六升”。处“江湖之远”,无锡涌现了一大批忧国忧民之士,也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无锡文化特色。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无锡曾经与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变得疏远,现代生活仿佛割断了无锡人的文化血脉。其实,有这样一群普通无锡市民,在现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默默传承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传统。他们从事着私企老板,报社编辑,大学讲师这样的普通职业,虽不是著书立说的文人学者,但本着对传统的热爱和无锡市民强烈的归属感,或叠山理水,或寄情翰墨,或藏珍鉴宝。

华雪寒:“我不是要复制一个古董,而是要创造一种生活。”

在翠园新村57号,无锡市区内一片普通的居民小区中隐匿着的一处高墙大院,灰墙皂瓦,清晚风格的门楼,上饰精美砖雕,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处名胜古迹。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一个幼儿园,后被用来生产服装,再后来作用民宅,经主人改建现可以说是无锡市仅有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式的住宅,园名“博古园”,园主是现年51岁的华雪寒先生。

博古园是个微型园林,推开院门,满园春色扑面而来,不足一亩的院内,叠石成山,崎岖有致,临水建阁,流水潺潺。一进园就让人有“万壑烟云浮栏出”的感觉,俨然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

院中建筑是一座二层西式楼房,在不改变主体结构前提下,主人用中式建筑装饰内外墙面、屋顶、门窗。厅堂正中“兰雪堂”匾额为清代嘉庆年间的名家奚冈所题。60平方米的厅堂内家具陈设多按清代厅堂布局布置,古朴典雅。

 
兰雪堂 摄影/王俊

园林乃是集建筑、叠山、理水,花木、书画楹联、家具、古玩陈设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为收集这些建园的材料,6年间,华先生不遗余力地从无锡及周边城市搜集了古代砖雕、木雕、石雕160余块。清代门窗50余扇,明清家具40余件,以及一些名家字画、古陶瓷,力求复制一个原汁原味的江南园林。这完全乃是基于他的审美天性和求完美的个性。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