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杭州:五水共导“水之城”
2010-06-13 11:07 作者:本刊记者 张 曼

说杭州“因水而生”,并不仅仅是因为董玉坤们所钟爱的西湖和西溪。

对杭州城的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杭州还是京杭大运河途经之处,市区的拱宸桥就是大运河南端汇入钱塘江的终点。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朝而全线贯成的京杭大运河,为这座城市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陈笃升是浙江大学的在校生,他在百人话水的征集卡上写道,“从小在家乡的塘河边长大,每晚听着船笛声入睡,河在童年的记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年纪的增长,关于河的记忆主要被日益污染的河水和逐渐荒芜的水运所取代。直到来到杭州,见到真正的京杭运河后,才发现原来现代的运河可以这么富有生气,运河可以如此美丽!在记忆深处对水的那种依恋被重新唤醒了。”

于是他花了几年时间,通过坐船、步行等方式游遍了运河杭州段的每个角落。从拱宸桥到塘栖古镇再到新香积寺,从日游到夜游,用心感受运河不同季节和时段的景色。几年下来,他深深爱上了这座充溢着不同水形态的城市。

加之濒临东海,杭州融汇了“湖(西湖)、溪(西溪)、河(京杭大运河)、江(钱塘江)、海(东海)”五种形态的水。

“像杭州这样五水具备的城市,在世界上是不多的。杭州的历史,就是一部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强,‘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水是杭州城市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具独占性的资源。”杭州前任市委书记王国平说。

事实上,水是杭州最宝贵的资源,也一度是杭州人提升生活品质的障碍所在。

在杭州生活过一些年头的老杭州人,都或多或少地见识过“水患”之苦。在浙江某高校任职的肖琼就曾听老同事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过若干年前学校的“水灾”:接连几天的大雨淹没了学校商店地下一层的仓库,货品漂浮在水面,职工们不得不靠划船进出……这种场景对2005年来杭州定居的肖琼来说有些不可思议,而在大多数老杭州人眼里,则是见怪不怪了。

人们也很难想象,如今让陈笃升流连忘返的大运河杭州段,也曾因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污染让人掩鼻。上世纪80年代起,“闻得臭味到杭州”成了运河上船老大的口头禅。

1993年杭州市开展运河杭州段截污工程,耗时8年,投入了9亿多元资金。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水带来的诸多问题,杭州的城市管理者们摒弃了“头痛治头,足痛医足”的思路,集思广益,摸索出了“五水共导”的治城方略。

以运河的治理为例,2001年至今,杭州市实施了运河引配水工程,从钱塘江引活水入运河。在水道污染和拥堵数十年后,运河的水终于重新清澈起来。

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钱塘江水系生态保护等几大系统工程,杭州“引水入湖、引水入溪、引水入河”,使得五水真正得以融汇疏通,打造了良好的城市水系,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营造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

因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改善上的卓越成效,杭州曾两次获得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五水共导”的治水理念也让杭州在200多个候选世界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的参展案例之一。

这座几个世纪前马可·波罗笔下“世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正努力成为当今独一无二的“水之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